第143章 和亲王告状乾隆 重情是福是祸

毕竟,他可是朕寄予厚望的皇子。说到这儿,就得提一提和婉那丫头对于永琪的那份心思了。

朕真心期望你能够找个合适的时机,好生地劝解一下她。

告诉她不必如此执拗地钟情于永琪。虽说永琪昨夜毫不留情地辱骂你和和婉,但朕作为一国之君,该教训的时候自然不会手软。

然而,不得不说这小子的性子实在是太过刚烈了些,一旦他认定了某件事情,那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甚至连死都毫不畏惧。因此嘛,有关和婉想要嫁给永琪做侧福晋这件事儿,只要尚未最终敲定下来,朕都盼着你可以彻彻底底地劝说通和婉那个孩子。

朕这个做皇伯父的,自会替她精心谋划一门更为美满、般配的亲事,绝对亏待不了她。

好啦,你也就别再为此事气恼啦!要知道,你这位和亲王一直以来可都是备受文武百官敬重与推崇的人物。

放心吧,朕后续肯定会跟永琪好好交流沟通一下此事的。”

和亲王听到皇帝所言之后,原本紧绷着的面容稍稍舒缓了一些,他赶忙拱手施礼,恭声说道:“臣弟多谢皇上。

实不相瞒,永琪这孩子打小就是个出类拔萃之人,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为人处世,皆是可圈可点,令人称赞不已。

故而,皇上对其青眼有加、着重栽培,亦是情理之中之事。”

然而,和亲王话锋一转,脸上流露出一抹忧虑之色,继续说道:“只是臣弟此次归来,不过短短一日光景,但却发现永琪这孩子在对待感情一事之上,着实有些过于执着了。

身为一名王爷,本应权衡利弊、顾全大局,切不可意气用事。

尤其是像他这般,将全部情感皆倾注于一女子身上,微臣实在不知此乃是福是祸?

毕竟,若将来有朝一日,皇上当真欲立他为太子,使其成为储君之选,那么他的心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倘若身居那至高无上之位时,仍被一个女子左右心思,甚至牵肠挂肚、无法自拔,恐怕于江山社稷而言,并非幸事啊!”

说到此处,和亲王不禁轻轻叹了口气,又道:“至于和婉那边,微臣自当多多劝解开导,只盼她能够早日放下这段情丝,莫要再为此执迷不悟。

想我大清幅员辽阔,青年才俊更是数不胜数,何必独恋一人呢?还望她能明白其中道理。”言罢,和亲王再次向乾隆抱拳行礼,然后缓缓转身,准备告退离去。

乾隆静静地听完和亲王这番话语,沉默片刻之后,方才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和亲王先行退下。

待和亲王离开之后,乾隆独自坐在龙椅之上,心中却是思潮翻涌、难以平静。

他开始仔细思量起和亲王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于永琪的感情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愈发感到忧心忡忡。

他这个儿子啊,真可谓是样样出色,无论是才华、品德还是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

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身处皇家却太过重情重义了。

尽管如此,他内心深处着实喜爱着这位既是女儿又是自家儿媳的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若非真心喜欢,他又怎会不辞辛劳地帮助他们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促成了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永琪与小燕子的盛大婚礼呢?

想当初,永琪也曾多次向他这个皇阿玛坦诚地表露心迹,表示对于未来的皇位毫无兴趣。

那时的乾隆对此虽未全然相信,但心中多少还是抱有一丝期望的。

毕竟,在他看来,只要永琪能和小燕子一直安安稳稳地留在宫中陪伴着他这个日渐衰老的皇阿玛,待到自己年老体衰、无力执掌朝政之时,面对身为太子所应承担的重任,如此孝顺的永琪难道还会忍心断然拒绝吗?

然而,今日听和亲王这般言语之后,乾隆的心底不禁打起了鼓来。

或许,事情并非如他所想那般简单。看来,他确实有必要寻个合适的时机,与永琪彻彻底底地谈一谈此事才行。

如今,他这位皇帝已然逐渐步入暮年,身体状况亦大不如前,不再似往昔那般强健有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大清王朝的千秋基业以及光辉灿烂的未来,他必须要提前做好周密的谋划部署。

倘若永琪当真执意不肯接受这份责任与使命,那么他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人选,并尽早着手加以悉心培养,以防万一。

然而,乾隆皇帝稍稍一转念,开始仔细思量起自己这几个儿子的具体情况来。

哎!首先想到的便是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想当初在他挚爱的孝贤纯皇后的丧仪之上,他们二人竟然表现得那般行为失当,实在是让朕大为失望,自那时起便已失去了朕的欢心呐!

接着忆起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这两个孩子却又是早早地离朕而去,每每思及此处,心中仍是一阵刺痛啊!

再瞧瞧四阿哥永珹吧,已然被过继给了履亲王允裪为孙儿,如此一来,更是绝无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至于六阿哥永瑢呢?同样也是被过继给了慎靖郡王允禧,且此子整日沉溺于书法之中,对于政务方面的才能究竟如何,朕至今都未能知晓啊!

然后是八阿哥永璇,乾隆皇帝一想到这里就连连摇头叹息不已,只因其行事作风没有一桩能靠得住的,为人处世亦是放纵不羁。

最后目光落到十二阿哥永璂身上,哎!只因那个那拉氏不合朕意,而这永璂又生性胆小怯懦,怕是难以成就大业啊!

算来算去,也就只剩下令妃去年方才诞下的十五阿哥永琰了。

只是这小家伙如今不过才一岁而已呀,可朕这个皇帝却已经步入暮年!

如今的他尚且年幼,其潜在能力究竟如何实在难以预测。

即便日后他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但朕作为这大清朝的皇帝,恐怕也是无法等到永琰能够挑起国家大梁之时了。

乾隆心中不停地思索着,脚步缓缓移动,时而停下,时而继续前行。

他一边踱步,一边连连叹息,仿佛心头压着千斤重担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