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宋家的收入体系 [月票加更]

她其实对三百两能买什么东西没什么概念。但她知道,自家吃的米是十几文一斤的,白糖是一百五十文一斤的,盐是九十文一斤的。她常穿的细棉布里衣,一件要用到的布料是三百文左右。

这么算来,三百两左右的收入,一年攒一百多两,剩下的一百两,作为一家人还有仆人们的日常花销,是尽够的。但家里有三个人要科考,再加个自己也要读书,就显得收入水平一般了。

宋筠忍不住感慨:

“科考可真费钱啊,怪不得很多人家都只挑一两个孩子培养呢,要是全家都读书,那的确养不起。”

沈氏点点宋筠的鼻子,笑道:

“这么精明,也不晓得是随了谁了。不过,你这想法呢,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看你怎么算了。”

宋筠好奇地问:

“为什么这么说?”

沈氏解释道:

“我先说对的地方。就拿你爹来讲吧,前些年你爹考举人的时候,每次都得去府城,住倒是不必花钱,但是来回的路费、买笔墨的花销以及他和其他考生的人情往来,每次我们都得给他准备五六十两银子带上,虽说不是每次都能花光,却也所剩无几了。”

“这还是因着你王家伯父和外祖父都在府城有宅子,像那些没地方住的考生,租间小院或住客栈,一住多半个月,还得日日买饭,怎么也得多花十两银子。”

宋筠补充道:

“给先生束脩也是很贵的,而且隔段时间还得买书买纸买墨。我在府城的时候逛书铺,除了那些手抄的话本子因为用纸不太讲究,几百文就能买下来,科考的书都得一二两银子呢。”

沈氏赞同地点头,然后压低声音对女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