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审时度势跨冀州,臧霸领命赴乐陵

战争就是这样,两军交战下打打停停,在此等状态下,不断地试探对方,以找寻到致命缺陷,继而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曹袁之战下,袁绍固然兵力占优,十几万精锐出动,在黄河南畔打这个,打那个,不断地威胁迎战的曹军各部。

可凡事不能只看一面,袁绍的命门也很致命。

讲句不好听的。

袁绍所部是异地作战,冀兖两州还横跨一条黄河,这就使袁军粮草辎重供应,想输送到前线去,不仅运输时间比之曹军要长,而且途中的损耗还更高。

打仗,不是出动十几万精锐,就是投入的全部人力了,这还需要数倍的民壮,负责战争期间的各项所需。

前线作战的人马,需要吃的。

马比人更金贵,除了草料,还需喂些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成规模的骑兵很难凝聚的根本原因。

养一名骑兵,够养数名步卒。

也是这样的情况,注定袁绍的压力,比曹操要大太多。

反观曹操呢,压力确实也有,可他的后方安稳啊,尤其是他与袁绍交战之际,曹昂先后解决荆南诸郡,孙刘联军,大败孙策,这一系列围绕曹袁之战而衍生的战事,最终以曹昂所部获取胜利。

这就使得曹昂节制的四州之地,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秩序下,由此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草军需,输送军械器械。

特别是军械器械。

从曹昂坐镇襄阳,以统御四州之地下,以贾诩、曹政为首的群体,按着曹昂的方式发展集约型军工体系,以南阳商会、荆州商会作为下游产业供应,落实执行流水线作业,这就使得产量稳步向上提升。

而最关键的一点,曹昂创设的军备局,生产制造的不止各种战场利器,诸如提高运转效率的各种器械,方便大规模转运的各式浮桥等,军备局也是不断钻研与量产的,围绕战争的一切,那都在该局的职权范围之内。

除了曹昂所领征东将军府外,坐镇许都的荀彧,那同样也没有闲着,为曹操解决各项战场所需。

以上种种促成了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底气。

曹操、袁绍间的对弈与试探,因为许攸的出现发生偏转,时局开始倒向曹操这一边,而相隔千里外的青州,曹昂占据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大兄!!又有数千青州籍兵卒转投我军!!”

乐安国,临济城。

曹彰兴奋的跑进堂内,言语间透着激动道:“哈哈,这要不了多久啊,袁谭、刘备所部兵马,一多半都要被我军拿下啊!!”

堂内站着的严象等人,听到曹彰所讲种种,脸上露出各异神色,特别是王修、管统这帮被俘文武,那表情就更是精彩了。

大势已无逆转可能。

自拿下临淄城后,曹昂节制黄忠、陈到、张辽、张绣等部北上,围绕着乐安国展开一系列部署,除了在临济攻城多耗费些时日,在别的地方就轻松多了,眼下更是形成了围堵之势,以促成袁谭、刘备即便想要逃离,也只能率小股兵马撤出。

黄忠、陈到所部居中威逼,张辽、张绣所部两翼进逼,此等态势下早就让袁谭他们自乱阵脚了。

一个小小的乐安国,战略纵深还是太小了。

根本就不能给袁谭他们太多机会。

“乐安、北海等地沿海,搜寻的船只怎样了?”听到这话的曹昂,没有为此得意忘形,相反却看向严象询问道。

“回公子,已有千余艘船只被我军聚拢起来,按着公子的吩咐,这些船只的船夫亲眷,皆被我军集中起来。”

“如此就好。”

曹昂嘴角微扬道:“如此一来的话,即便袁谭、刘备率残部渡河北逃,我军也有机会登陆到大河以北!!”

一言激起千层浪。

听闻此言的王修、管统等文武,难以置信的看向曹昂,他们万没有想到曹昂竟有意率军北上。

“曹征东莫不是想北击河北之地?”

此等态势下,王修终究是没有忍住,上前对曹昂说道。

他这一动,典满、许仪冷峻目光就投来了。

“当然。”

迎着王修的注视,曹昂神情倨傲道:“如若不是这样,我军出动的各部,为何只对袁谭、刘备所部,形成步步紧逼之势,却没有跟他们展开决战?”

王修表情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