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实践课

张科长强调着老设备的价值和稳定性,每一个观点都带着对过往成就的珍视;

孙教授则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每一个论据都彰显着对创新的追求。

他们的眼神中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谁也不肯轻易松口。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李向明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

他的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了一下,那目光中既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又有对这份争论背后深思熟虑的考量。然后,他缓缓地说道:

“张科长,孙教授,你们的争论,我已经都听到了。我深知你们都是为了工厂的发展心切,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李向明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闪烁着温和的光芒,继续说道:

“张科长,你一直扎根在工厂,对每一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了如指掌。

那些老设备承载着你的心血和工厂的历史,你希望能保持它们的稳定,这是非常正确和难能可贵的。

而孙教授,你作为学术领域的权威,始终关注着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你积极倡导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也是为了让工厂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这份担当和进取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每个人的赞扬。”

他接着说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经验就固步自封,陷入经验的泥沼而抗拒变化。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新理论而忽视实际的生产需求。

工厂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支持。

我们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把知识和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张科长和孙教授听了李向明的话,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仿佛在思考着自己一直坚守的观点是否过于片面。

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凝固了,只有那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在耳边轻轻摇曳。

李向明接着说道:

“我们需要增设一门实践课,让工人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

工厂就像一个大学校,每一个工人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只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去感受新理论的应用,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一些改进,充分利用老设备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理论的应用。

这样既能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又能让我们享受到新理论带来的优势,实现工厂的转型升级。”

张科长和孙教授对视了一眼,那眼神中仿佛有了一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