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她在《电话》里饰演的不断反转的大反派,酣畅淋漓地让她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展现演技,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吸引力,也让她真正意义上地红了。
这一点,从王静一个星期内突然接到四个剧本——全是主角就可以看出来。
王静在路演之余,还专门抽出了一天去完成了《小鬼当家》的客串戏份。
这件事专门被灵河营销了一下。
毕竟既可以宣传《电话》,保持电影的热度,又可以为《小鬼当家》预热。
《小鬼当家》是一部需要不断吸引关注的电影——它的星光,可是比《电话》还要少。
就在这个时候,西图耳电影节忽然公布了本届的评审团名单。
刘毕戈位列其中,引发了一些关注。
陆严河和李治百、颜良去完成了一次春晚彩排之后,西图耳电影节又公布了一批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片单。
陆严河参演的《热带雨季》和编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位列其中。
随着过去这两年来,陆严河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不停地获奖,这一次这两部电影再一次入围国际顶级电影节之后,每个人都不是在议论到底能不能得奖、而是能够得什么奖了。
媒体界想知道:
1.陆严河能不能再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拿一座最佳剧本奖?
2.陈碧舸能靠着这部电影,获得第三座国际电影节影后的奖杯吗?
3.《热带雨季》这么一部新人导演、没有大制片公司在背后使力气的马来西亚文艺片,竟然也能被陆严河奶进主竞赛单元?什么时候主竞赛单元这么好进了?前期关于这部电影不是说只能进次一级的单元吗?
4.这一次华语电影能不能获得一次最高奖?
毕竟,这一次西图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阵容里,有刘毕戈。
不是说他一个评审就能够一槌定音了。他也不是评审团主席,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有一个评审在的话,就可以跟其他的评审详细介绍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和解读。电影归根结底是文化产品,能够对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话,也就能更深入地去知道它内里的东西。
-
陆严河心想,《大红灯笼高高挂》可是一部标准的拿奖片。
以王重导演加陈碧舸主演的配置,再加上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主题,它想不拿奖都难。
事实上,这部电影对外国人来说,也没有那么多难理解的东西。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没有任何遮遮掩掩的东西,任何人看了这部电影,其实就明白,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人的异化”。
至于说封建礼教的压迫——
这种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是如此。对外国人来说,即使不懂封建礼教的压迫是什么,一样能领略这部电影。
他们不懂封建礼教,但一定懂权力结构,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权力结构。这样的故事主题,在外国电影中一样常见。
而《大红灯笼高高挂》,陆严河一直觉得,这部电影跟其他电影一比较,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它的结构极其严整,甚至到了能让人感觉到结构美的地方。
无论是频频出现的中轴线对称画面,还是那些带着某种韵律的锤脚的声音,又或者是那一次次的点灯,形成了某种带有古老色彩的仪式……
可以说,这部电影之中,仿佛处处都是隐喻和暗喻。整个世界已经自成一个系统。
原作可是拿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银狮奖,又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国内,巩俐和何赛飞也分别拿了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