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我就想不通了,姐夫他到底想干嘛?为何一直和我过不去?大哥二哥虽然被囚禁,可不少吃,不少喝,他为何要给弄出来?如果他不出头,谁会傻不拉几的把大哥二哥弄出来?虽然他们是造反失败之人,可到底是嫡子,大哥还是嫡长子,这不是恶心我吗?”
“稚奴,你啊,还是太年轻,不懂你姐夫的良苦用心。如果说你们三兄弟中,他对谁最好,那无疑就是你。”
“我?”
“没错,就是你。你大哥当太子时,你可见你姐夫帮过他?你二哥得势时,你可见你姐夫帮过他?可曾出力让你二哥登上太子之位?可是你呢?没有你姐夫出力,你能坐上太子之位?当初如果不是你姐夫点头,你父皇能让你做太子?”
“母后,可是他今天为何要把大哥和二哥放出来?这明显就是跟我过不去。”
“所以母后说你还是太年轻,看不出你姐夫的良苦用心。我问你,你觉得你父皇现在最怕的是什么?”
听到长孙无垢这么问,李治犹豫半天,最后吞吞吐吐说道:
“父皇最怕我们兄弟自相残杀,毕竟他当初……………他怕有人说这是我们家传统。”
“还行,不是太笨。既然你父皇最怕你们兄弟自相残杀,那你父皇是不是想着让你们兄弟和睦相处?可能你不知道,自从你被立为太子,你父皇就等着你主动开口求他将你两个哥哥给放出来。可是你没有,任凭你父皇望眼欲穿,你也没有开口。今天是你大喜日子,也是你父皇最后的期盼。良心话,如果今天不是你姐夫,你会想起将你两个哥哥放出来吗?”
“母后,这可能是巧合,是姐夫为了气我冷落他,这才故意将大哥二哥放出来恶心我。”
“稚奴,你这样可不行。作为帝王,要有承认别人优秀的度量,也要有分清是非功过的见识。你可知当初你父皇铁了心的要立蜀王为太子的事?”
“母后,这个孩儿知道。蜀王生母乃杨妃,她是前隋炀帝公主。当时朝中前隋的老臣都支持蜀王,最后是卢国公和舅舅他们据理力争,最后姐夫出面,这才助孩儿将蜀王压下去。”
“那你可知你姐夫是怎么劝你父皇的?”
听到长孙无垢这么问,李治犹豫片刻后,最终还是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