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白伞盖佛事

灭元1399 老大河 1194 字 5天前

游皇城的佛事,即将开始。

皇城南端,崇天门大开。

三十二名白衣白帽的喇嘛,抬着鎏金法驾,稳稳地步出皇城。

法驾之上,是高愈宫墙的七重白绢伞盖。伞骨上,缀着来自吐蕃的牦牛尾,伞面有八思巴亲笔所书的梵文。垂落于伞边的珍珠璎珞,随着喇嘛们整齐的步伐,摇曳生光。

队伍过周桥、灵星门,进入大庆寿寺。

这是将白伞从大明殿中请出,在庆寿寺略事歇息后,以正式开启今日的佛事游街。

庆寿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蒙哥汗时,海云法师入住此寺并成为主持。

当年,正是海云法师前往漠北,拜见无权无势的忽必烈,由此助其走出争夺天下的第一步。

海云为忽必烈推荐了无数汉人幕僚,第一个人便是他的弟子,子聪。

至元元年,忽必烈登位为汗后,令子聪还俗,改名为刘秉忠。

是以,这座寺庙对于忽必烈以及大元国而言,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

佛事游行每年的线路基本一样,自大庆寿起,沿皇城由西向北绕行,从厚载门进入皇城,过兴圣宫、隆福宫,至皇城东门结束。

皇城之内,普通百姓自然不能进入。因此绝大多数观礼的百姓与王公贵族,都集中于西皇城的这条线路之上。

两支长长的铜钦吹起低沉的法号,一排高昂的法螺与之应和。

法号一停,在大庆寿周边,翘首以待的围观百姓便发出阵阵的欢呼声。

庄严的白伞盖行在队伍的最前列,八名拔伞鼓手,护持而行。五百军容齐整、甲胄鲜明的护卫队紧紧跟随。

而后,一座十六抬檀木佛床出现在众人眼前,上面端坐着一个年纪不过十岁的稚子,宝相庄严。

其左手掐指如花,右手掌心上,托着一枚鎏金法轮。

身披玄色袈裟,密织金线莲花。

头顶金边黑色盖帽,帽前饰有十字金刚杵,象征着降魔镇邪。金刚杵两边,各自展出一卷祥云,延至帽侧,象征吉祥殊胜。

这顶黑帽,是当年蒙哥汗赠予噶玛噶举派先师噶玛巴希,是噶玛噶举能传承至今的至尊之物。

最近有传闻说,此帽的真身,是由十万个空行女的头发编织而成。其藏名为“堪卓崩夏”,意为“十万空行母帽”。不过,唯有与佛有缘之人,方能见此真身。在一般人的眼里,便是一顶盖子形黑帽。

“是活佛……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