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这模样,大有几分舍我其谁的气场。

“好,好!”

师徒俩说完,姜暖了然地看向刘之远,“这位就是您的大弟子,小五的大师兄?”

“说来惭愧,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大徒弟,”古大夫把人拉过来,“快向你婶子问好。”

婶子?

刘之远不敢置信地看向自己师父,“师父,你没说笑?”

他居然要叫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妇人……婶子!

“说什么笑,也不看看什么时候。”

“可这不太合适,徒儿这么大岁数……”

着实没脸叫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人婶子。

“有什么不合适的,老夫与姜娘子平辈论交,你不叫婶子叫什么?”

“叫我姜娘子就好,”听明白之后,姜暖连忙开口,“婶子不合适,直接唤姜娘子便可。”

没有血缘关系,突然多出一个比自己还老的侄子,请恕她接受无能。

“那怎么行,”古大夫皱起眉头,“不合礼数。”

在他心里,无论大徒弟多大年纪,面对同门师妹的母亲,都只能做小辈。

“此言差矣,”姜暖挤出一抹笑,“小五是小五我是我,各论各的。”

“姜娘子言之有理,”刘之远虽这么说,却依旧行了一个晚辈礼,“某也以为各论各的为好。”

虽然叫不出口,却可以把姜娘子当成半个长辈对待。

毕竟,终归是自己师妹的母亲。

见状,古大夫脸色缓和很多,“也行,咱们心里有数就成。”

只要大徒弟明白本分,这些形式,没了也无妨。

他虽然古板却不迂腐。

“就是这个道理,”姜暖笑的轻松,“乡下没有那么多规矩,怎么自在怎么来。”

“谢姜娘子体谅,”刘之远感激地看她一眼后,然后拿出两个锦盒,“第一次见面,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见面礼,还望不要嫌弃。”

黄家十四口,每人都有。

妇人们纯金头面,男丁们上好玉佩,孩子们长命锁,小五的更特别,一本做了各种注释的汤头歌。

那些注释,是很久以前的刘之远,耗费无数个日夜,查阅各种典籍,才写上去的。

倾注着他无数的心血。

古大夫也知道这些。

看到徒弟拿出这么珍贵的东西,一向平淡的眼神多了几分柔软。

“小五,好好收着,这是你师兄花了好多时间整理出来的,你一定要珍惜。”

“师公说的没错,”刘玉竹凑到小五耳边说,“我爹特别宝贝这本医书,以前,我只是碰了一下,就被罚跪两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