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牵马,进去再说,”刘之远从马上下来,然后走进院子,“给我找身干净的衣服,顺便熬碗姜汤。”
“行,”小学徒下意识点点头,然后试探地问,“屋里正吃饭,要不爹先凑合吃点?”
小学徒只是说的客气话。
他爹这个人,对吃的要求很高,各种吹毛求疵,吃饭要用银筷,只吃药膳,过午不时,不吃剩饭……
小学徒以前以为吃饭本来就该如此,跟着师公去乡下看病,看到许多人家吃饭的陶碗都不够用,才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
那时才意识到,吃饭并不需要这么多讲究,只要裹腹便达到了目的。
“嗯!”刘之远高冷地点点头,“你准备衣服,我先拜见你师公。”
古大夫看到徒弟的时候,眼眸抑制不住的惊讶,“你怎么来了?”
“师父,”刘之远对古大夫很恭敬,“徒儿此次前来,想请您老人家回京坐镇。”
“这就是你清明赶过来的理由?”古大夫难得生气了,“老夫还没有作古呢,你就不能换一天?”
这要不是他徒弟,直接一副药送他归西。
他老人家这么多事没做,这么多东西没学,就指望多活两年呢,大徒弟却在清明赶过来。
这是怕他死的不够快?
“师父,”刘之远很无奈,“徒儿也是没办法,不得已为之。”
如果没有大事,他怎么可能连自家的祭祖都给耽误?
实在是逼不得已。
“老夫当年就说过,此生不会再踏足京城,”古大夫摇摇头,“你走吧,我不会回去。”
回京城,这辈子都不可能!
“师父,”刘之远苦口婆心的劝说,“现在不是固执的时候,你就跟我回去吧。”
想偏安一隅,哪有这么容易?
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主动上门,偏偏,还无法拒绝。
这才是刘之远急匆匆赶过来劝人的原因。
“无需多言,”古大夫一脸淡定,“老夫说话算话,此生都不会踏足京城。”
“不去京城也成,”刘之远感受到自家师父的坚持,决定退而求其次,“师父找个地方躲躲,暂时别在豫南地界。”
“爹,衣服找好了,你进来换一下。”
古大夫还没问出声,就听到徒孙的喊声,立刻摆摆手,“你先去换衣服,这事过会儿再说。”
他心中非常疑惑,究竟出了什么事?
自落脚到平安县地界,日子虽然清苦,却不同于往日的勾心斗角、如履薄冰。
他已经习惯这种平淡安稳的日子,并不想有什么改变。
再退一步,他也不是遇事就躲的人。
想到这,古大夫微微不待见大徒弟了。
清明找过来也就算了,还想让自己回京城,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