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没有。
雪雁是带着他在站前小广场边儿上一家两层楼的小旅店住的。十块钱一天。屋子里除了两张看着都不怎么结实的单人床,啥都没有。被褥也都不是本白色了,带着明显的淡黄污渍。雪雁倒下就睡,小言是说啥也睡不着,觉得哪哪都得劲儿。自己跑出去,在小广场上转了好些圈儿,到底找了家浴池,洗了个澡,又到医院边儿上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里买一床被子回来,才算是躺下了。他的包没带着,随身就几十块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第二天早上四点多,雪雁就把人叫起来。在隔壁的小吃部里花三块钱娘俩吃了顿早餐,就坐上了回兴隆镇的小客车。那客车如今已经是私人承包的,司机和售票员是两口子,都是兴隆镇的老户,跟雪雁也是一起长大的,一见是她,可热情的聊起来。车上十几个乘客里也有几个认识雪雁的,不认识的,一听是兴隆镇出去的最有名的女人,也都跟着一起唠,老乡嘛,谁跟谁拐几个弯都是亲戚,怎么都聊得起来。这一聊就是一路,四十分钟的路程,聊的那叫一个热闹。
大家看着雪雁是带着孩子的,就闻呢。雪雁就说是带着孩子回来给老人上坟。
因着雪雁的关系,小客车的司机也没在车站就停,特意多踩了一脚油儿,给送到了丁家大门口。
丁家的房子,前门房如今是丁老娘的外甥两口子住着呢,接着原来文强的小卖部,现在是小超市了。当年这位就是接丁老娘班的,后来供销社关门了,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下岗回家务农了。两口子本份,并没有奔着市里再去扒拉丁老娘这个大姑。正好,孙兰英娘家一家搬到县城里去了,他们就接了小卖部接着干,正好给看院子了。也是因着这个,后院这些年虽然就丁家人回来偶尔住上三两天的,但是并不破败,维护得相当不错。就是院子乱一点,堆得都是超市的货。
“妈,回姥家干啥呀?”小言站在门口,小心翼翼的看着雪雁问。
雪雁没理他。
王家表嫂已经迎出来了,寒暄了几句,她也没进屋,只说还有事儿。从超市拿了一些烧纸,让表嫂给找了个方便袋装着,就又带着小言往李家沟走。
兴隆镇受丁家照拂,大地里基本都是种经济作物。这时候,地里苗儿长得有一匝高了,在地里一点儿都不好走。
李家沟离着兴隆镇有差不多二十里路。延着小树林的毛道走了十几里,能看到村头的房子的时候,也就到了李家的坟地了,坟在庄稼中间,得走两百多米的地垅沟,小言不可能让他妈拿着烧纸吧。一手拎一个大方便袋,那老烧纸又重,走了这么长的路,腿都跟灌了铅似的,再走地垅沟,走几步摔一下。
“跟你太爷说说,你都干了啥。”走到了坟地,给李老爷子烧了纸,雪雁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