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文姣,你的信!”穿着绿色制服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举着一封信冲这边挥手。

孙文姣的信多,几乎一周一封,邮递员都认得她了。

孙文姣赶紧放下手中菜刀,跑过来收信,看一眼信封,又是娘家寄来的。她叹了一口气,旁边邻居看着有点眼热,道:“孙老师,你的信真多呀。”

孙文姣苦笑一声,信多也不是什么好事,不知道娘家这回又有什么事。她揩干净手,拆开信封,取出信来快速浏览。

果然,又是诉苦。

信是大弟弟文善写的,无外乎是说马上要过年了,以往都是孙文姣准备年货,现在她调走了也不回来,家里什么都没有,客人来了连姜盐芝麻豆子茶都没办法煎一碗,母亲觉得做不起人,在家里哭。

孙文姣不知道是哭还是该笑。

她是湘省岳城人,当地人习惯喝一种茶,用姜、盐、芝麻、豆子、茶叶、水混杂,在瓦罐里煮开,倒出来用茶碗盛着,过年过节时招待客人。

以往娘家年货都是孙文姣准备,全家人都习惯了一到年前就挑着箩筐过来,把孙文姣单位分的鱼、肉、米、面,再加上她买的芝麻、豆子、红枣、柿饼、桂圆、粉丝……一口水挑回家。

从来没有人问过,孙文姣准备这些年货需要用多少粮票、油票、钞票。都认为反正她们一家三口也是回娘家过年,家里留着也没用。日子一久,这些就成了她应该做的,哪一年东西不齐全,母亲还会嘟囔几句:“今年是怎么了?连桂圆都没买。”

孙文姣有时候也会觉得委屈,可是怎么办?父母养大她、送她读了中专,她有了工作、嫁了大学生,吃公家饭,怎么也比农村娘家人过得好,不补贴一下心里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