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羌举目,万家灯火通明,眼前的一切始料未及。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似乎并未觉得不妥。
秦食马的嘴角噙着惯有的笑意,这笑容姬羌太熟悉不过,但凡他得意之时,或做了自以为了不起的事情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这种遮不住的欢喜。
就是不知道这家伙又闹哪一出。
姬羌紧绷的心慢慢松懈,淡淡道:“都起身吧。”
尚六珈便扬声大喊“起”!
一应民众接二连三站起,立于原地不动,也不敢抬头张望,街上的气氛可用“噤若寒蝉”形容。
沈万九矮矮胖胖,面相富贵,十分符合他家财万贯的气质,姬羌郑重道:“沈老板经营有道,不忘黎民,如此忠义良善之士,实乃商家之典范,赐匾。”
对沈万九来说,这简直是喜从天降!
自古士农工商,纵然他们经商的再富有,也是排在主流意识的末流,日常吃穿用度以及出行,向来谨遵“低调”二字,不曾想有一天,天子会赐他于匾额……
沈万九谢恩不止,他周边的各个酒楼、店铺的老板也与有荣焉,觉得沈万九当真是为他们商人争了一口气。
姬羌又把目光投向那两个学子,问及姓名,青衫学子叫孙继宗,另一个叫陶广义,俩人同乡,来自雍州。
姬羌总算明白俩人为何会提前进京了。提起雍州灾情,孙继宗用了一词,波及甚广,陶广义却接道:“陛下已然派出钦差前往雍州,殷大人雷厉风行,雍州赈灾一事定会妥善解决。”
“尔等很关心时政?”姬羌语气平和,听不出一丝情绪。
孙继宗、陶广义一改最初拘谨,提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取,读书人当读天下事的观点,其中孙继宗道:“学生以为,一个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不关心社稷民生,将来做了官也定然是个糊涂官。”
“说的好!”姬羌大赞,“若天下读书人都能如卿这般,朕当高枕无忧矣。”
孙继宗、陶广义大惊,陛下竟称他们为“卿”,要知道他们虽是举子身份,却身无半职,是没有资格被国君以“卿”相待的。
姬羌却又道:“今春殿试,朕静候二位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