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蘅望着眼前熟悉的背影,轻轻道:“……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该在琴川相遇……明郎,我们和离吧……”
滚烫的茶水,陡然泼溅出来,将握杯的手,烫红一片。
御殿之中,太医为圣上伤手涂药包扎后,躬身退下,皇帝哪里有半分休息的心情,他想着狂猿棘毒一事,想着明郎,想着她,想着母后的坚持,思虑着何人设计害她,如何劝住母后暂不昭告天下,以及明郎留给他的隐隐怪异的感觉,诸事繁杂,却件件要紧,迫在眉睫,正想的头疼时,赵东林趋近禀道:“陛下,青州密报到了。”
第116章 二更
在昨夜之前,皇帝顾虑重重,全身上下,都像箍着重重枷锁,只觉他与她之间的阻碍,高如山,他与她之间的距离,远如海,像是永远也无法逾越……
可在昨夜站在御殿丹墀处,守等漪兰榭消息的一个多时辰里,生死面前,有生以来最长久的摧心煎熬,叫他真正意识到,他对她的心意,比他所以为的还要深,他可以为她跨山踏海,打破这世间的一切枷锁,只要能到她身边去,只要她好好地活着,平平安安地活着。
他知道他这一去,将坐实明郎的猜疑,将失去唯一的兄弟和朋友,也知道这一去,挑开那桩秘事,此后将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浪,可他顾不得了,在她的生死面前,他抛开了所有世俗杂念,看到了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欲望……
他要和她一起,和孩子一起,哪怕众叛亲离、天下非议,哪怕在史书上留下占夺臣妻的恶名,遭后人唾骂,他也要她,他原是这样打算的,可母后却因昨夜之事的刺激,执意要昭告天下,她的身份。
他不能容许那样的身份,令他与她再无一丝可能,令那个或是他的孩子,一生不得正名,他也因为除夕夜长生锁之事太过巧合和内心的执念,坚执地认为她不是辜先生的女儿,御案上摊开的密报里,密密麻麻所写的,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她确实不是辜先生的女儿,辜先生的女儿,也确实曾被温氏夫妇救下。
温先生所说的永嘉七年,在青州广陵城外清水河,与夫人捡拾到女婴与长生锁一事,字字属实,不是虚言,温氏夫妇确实在那一年冬天的清水河边,收养了辜先生的女儿,悉心教养,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并为之,取名为蘅。
那个孩子虽得好心人救养,但生来即受磨难,自幼体弱多病,在备受父母疼爱、兄长呵护,无忧无虑地长到三四岁时,因为高烧不退,引发了喘症,回天无术,不幸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