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置,明显姜宁比他需要太多了。
适逢改革,许家兄弟怎么也得为自己为家里打算打算,与弟弟许卫国对这个兴趣不大相反,许卫军兴致勃勃,于是兼职下海的军官就有他一个。
许卫军和几个发小一起行动,他们这级别,占据着天时地利之便,起步就不是个体户那种小打小闹。
他们直接弄了批条,从倒腾货物开始。
由于物资短缺不可能一下子改善,所以改革头几年,计划经济仍然占据主流,国营厂子或其他单位,进出货绝大部分都是需要批条的,完成了任务,才能另行打算。
好比当初姜家兄妹三个的第一桶金,红联摊子。那批出来的对联年画,就是印刷一厂完成了任务以后,才能自行做主的部分。
许卫军等人拿了批条,南边的木材运去北方,北边的煤炭又运往南方,他们批条额度大,挂的还是公家名号,走的公家路线,合法合规。
先富起来的那部分,这批人才是金字塔顶端。
一两年下来,不少人还继续凭批条倒腾着,许卫军几个已经打算两手抓,实业也得搞起来了。
眼看着物资短缺问题逐步缓解,这是好事,但他们也得提前做好准备,领先一步。
几个人坐下来讨论一番,有目标相同继续合伙的,也有意见不同单独干的,许卫军和瞿权眼光就差不多,打算继续联手。
他们看好几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家电商场之类走现金流的。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大店面,下面说日杂土场公司总址竞拍,他们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