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除了鱿鱼干贝干虾这类常规海产品以外,还选了些个头不大的海参小干鲍出来。
之所以选个头小的,一来是因为不想太引人瞩目,二来是时间不够,小个头的才能发透备用。
姜宁自己在家也更爱做小个头的,最大的原因是是发制过程简单些,而且耗时短,不然想吃才发,等发好,想吃的冲动已经没有了。
干鲍泡发比较简单,冷水温水煮沸轮流来,几趟过后就发好了;海参则比较麻烦,因为处理不好,那个石灰味去不了,根本无法入口。
幸好姜宁上辈子都做过这些东西吃,十分有经验。
她掀开分别用来泡小干鲍和海参的连盖锅,将里面的东西都捞出来放在竹篓子里沥水,顺便捏了捏,嗯,足够柔软已经发好了。
这两样东西有好几种吃法,那种每人一个碟子装着,浇上芡汁,用刀叉吃的法子,明显不适合眼下场合。
于是,姜宁选择煨汤。
第一步是先将上汤熬出来。
不管是干鲍还是海參,这些东西本身是没啥味道的,吃的只是汤底逼进去的味,所以这锅作为汤底的上汤尤为重要。
足日子的老母鸡,火腿香菇,蚝豉干贝,加上姜片葱陈皮,先熬着,等曹来喜等人采购回来后,再放进新鲜的筒骨,瘦肉,半肥瘦的排骨。
因为足足开了将近二十席,所以,熬汤用了七八个大陶锅,放在院子里用单筒煤炉文火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