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本来姜母准备的是一百八,毕竟兄妹三个卖糕点前,家里虽相对宽裕,但也有个限度,娘家贴补近两百块压箱底钱,在南坪村绝对是头一份了。

这不因为姜宁在今年,前前后后孝敬了爸妈有一百块出头,姜母都给她添进去的。

四百多的压箱底钱,林县都少有了。

姜父听了点头,“至于其他,就看赵家准备吧。”

赵向东没参军前,赵家不咋的,住的还是四间小小的茅草房。他参军后几年,赵家扒了旧房子,给盖了八间大屋,去年还把草盖换成了瓦盖。

说实话,赵家条件只能算还行,跟姜家有距离。姜父看中的是赵向东这个后生,人好其余条件可以适当放松,反正闺女婚后随军,不住赵家,置再多大物件,她也难搬走。

现在县里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农村人钱少还弄不了票,一般想置办齐全不可能,能有其中一样就羡煞旁人了。

姜父姜母商量好了,赵家怎么也能弄个一两样,对方有一样,他家就陪嫁一样,有两样他家就陪嫁两样。

还有立柜、平柜、梳妆柜等嫁妆,姜家早两年就让人打好了,存在后屋里。

至于姜宁的私房,姜父姜母再暗地里给的,就不放在明面,毕竟财不可露白,嫁妆再多就太扎眼了,且与彩礼相差太远,也打赵向东的脸,不利于夫妻和谐。

“老头子,如果陪嫁就一大件,是给买手表还是自行车。”姜母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