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莫名感觉有点爽是怎么回事?
很显然,唐迎这种做法,也是其他人都没想到的。不但主持人很震惊,其他四位本来在低头忙碌的嘉宾也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过来参观了一波。
主持人见他们脸上的表情复杂,立刻抓住机会上前采访。
施师傅的表情很复杂,像是激动,又像是惋惜,最终什么都没说。
方师傅最干脆,摇头叹道,“我们年纪大了,思维固化,不像年轻人这么容易接受新东西啦!”
王师傅表示还是有点不太能接受,这手艺活儿怎么还能这么做呢?他并且有些担忧的说,“这自然风干的木材更不容易脱胶,能保存更久。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走捷径,结果东西放了一阵就坏了,这是砸自己的招牌!”
“话也不能这么说,”旗帜鲜明的表达对唐迎的支持的,只有沉迷根雕的秦师傅,“任何一种改良,都要经过千百次的试验。那爱迪生发明电灯,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呢!而且他用的也不是现在的钨丝,是碳化竹丝。怎么能因为自己失败了,就将改良斥为捷径呢?”
在这几位嘉宾之中,秦师傅可能是最纯粹的一个了。他沉迷自己的技艺,也认为一切有益的、为技艺服务的改良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确实有效。
“要是当时的人都认为碳化竹丝是最好的,也就没有后来的钨丝灯了。”最后,他这样说。
这段采访唐迎是不知道的,直到现在才看到,闻言在惊讶之外,还有些欣喜。那是一种漫漫长路踽踽独行时忽然看到同路人的振奋,即使最后并不同路而行,但知道还有这样坚持的人,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