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个沉重的话题,傅嘉树作为一个留洋,见过国内外差距的人,有着深深的无奈:“你说得对。”
秦瑜突然想起一件事儿,猛拍大腿:“对了!那个胡四可有文坛的对头?”
上辈子记得民国的这些文人,报纸就像是微博一样,文人在报纸上怼来怼去。
“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我给宋舒彦做改进,一个因素不就是想给童工改善环境吗?这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吗?我请胡四的对头参与进来,做跟踪报道,他肯定愿意来写现实报告文学啊!另外一个这个人因为跟胡四关系不好,他要是知道胡四小姐拿屎盆子往我头上扣,他会不会努力为我正名?让他们打口水仗,引发关注度就高,让童工问题暴露于阳光底下,兴许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呢?”
傅嘉树点头:“我去打听一下,就是没有这样的人,我也去找《大公报》的记者。”
“好的。那就拜托了!”
“你我之间还客气?不早了,我回去了!”
“嗯!”
秦瑜送傅嘉树下楼,陪着他走到墙角,问:“真不要把门重新开了?”
“不用,我这样挺好,其他人走正门就行了,我走了。”傅嘉树说完,扒拉上墙头,正要翻过去。
秦瑜听见隔壁一个声音:“傅嘉树,你可真是华人孝子。让我兜过来兜过去,你很开心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