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上三尺讲桌,“我将提出问题由你们讨论,当作你们启蒙的第一课,你们可以各抒己见。”

“哇,”到底是稚童,忐忑和好奇掩饰不住。

“好了,安静,先听我讲。”陈秀才面色一板,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口水。

赵言端正身子,双手摆得板正,认真听他讲。

“首先,我想知道,你们因什么缘由读书?”

他一问完,下面也闹起来了。

小萝卜头的情绪激动都归咎于他的提问太过简单,皱着眉早早有了答案,忍不住与人讨论。

赵言隐约觉得这个问题非常熟悉,并忍不住抿唇一笑。

“好了,安静!”陈秀才轻敲桌子。

方才扭来扭去的娃又重新坐得板正。

他脸上带上一丝笑容,“不要讨论,可以直接与先生和同门分享。”

赵言一动不动,他等着别人先发言,他也想听听一般小孩是怎么想的。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宋文礼先出头,他扫过四周,举起手。

他坐得笔直,“先生,文礼的长辈曾言,读书将有大用。”

“先生,我要读书科举,是为了改门换庭。”他家是商户。

“先生,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亦要求我读书振兴家族。”

你一句我一句,陈秀才将其纳入耳中,却点点头并未表达意见。

赵言倒是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到一丝规律,他们的所言,皆是围绕“为什么会来私塾读书?”而言,这都是长辈施于他们的。

但稚言稚语显得尤其可爱。

陈秀才提出的简单问题,其实最终只简化为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你走上读书大道的?

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挑起,他们七嘴八舌的,只能表达出最简单的想法,而最简单的话,却是你表达情绪最好的方式。

陈秀才点点头,“还有人有其它想法吗?”

一群小萝卜头脑子里还在绞尽脑汁地想着。

赵言不经意间抬头,一向板正的陈秀才观察他们的眼神一点也不掩饰。

他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个考核??还是他想多了?

赵言心绪转了一圈,举手表示想说话。

陈秀才落在赵言身上的目光多了些息,他好像记得方才一群人讨论时,就他还坐得端正不发表意见的。

“你说,”陈秀才示意。

他端正身子,板着小脸,气势有了,“先生,学生曾在村中嬉闹时被一老者问过此问,他亦简单同我说了两句。”

他状似努力回忆,“受他影响,石头偶尔也会思考,想一想先生所问的话,我只得出二个结论,一是外在要求,即长辈和家族要求,更甚者,读书带来的成果是吸引人的,学生是为了阿姐和姐夫好好读书,想出人头地……;二是内在需求,即读书使人精神满足,修身知理,得体知世故,大体意义的石头还不懂,但石头想要成为其中所说的一个明理的人,能被人尊重,那个老者因为学过知识,很是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