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晓得的。”张山脸红。

“那柱子成亲的银两,先放我这,等置办聘礼时一并拿出去,柱子你觉得怎么样?”

“爹,那就听你的。”张高没问题。

这十来年,张家开支小有稳定的小收入,刘氏一向崇尚节俭,存下有七八十两银子,兄弟俩一人三十两,剩余的他们两老留着。

张高和张山表示同意,只是略微惊讶家里有这么多钱。握着‘热乎乎’的钱,一时心情激荡无法平静。

除去大堂屋,屋子有五间,他们两老的住一间,剩下他们一人两间,灶房暂时先轮流着用。

“至于我们两老的,跟着老大家。”

张高出声,“爹,”

即使预料到,分家也一般默认是大房养父母,张高一时也想劝劝他们。

“行了,柱子你也不用争,”张老头示意他别争。

张山在旁边应和,“柱子,你放心,我会孝顺好爹娘的。”

张老头接着又把家里的粮食分了一下。

分家事项他们张家提前商量好,老祖叔坐在那起不上作用,直到他们分完了,张老头才拱手拜托他,“还请您帮忙去官家那登记入册。”

老祖叔摸着长胡须,“这事简单,”

分家是这个年代的常事,官方态度不明,一方面他们推崇孝道,盼望小家和谐大国稳定;另一方面,因着按人丁和户口收税的制度,分家意味着官府能多收钱。

村里人围着看了半天的热闹。

“他们还真没闹啊,”

“没想到刘氏藏了那么些钱。”

“诶,我记着他们家老二还没相好的吧?我娘家侄女正好没定亲事。”

讨论的声音越来越远。

张家一家人反倒安静下来,兄弟俩妥帖地放好银两。

“老大家的,”刘氏关上篱笆门,朝着老大屋里喊了一句。

刚分完家,老大进屋现在还没出来,也不知嘀嘀咕咕啥。

王春香得知分了三十两银子,满面红光,立即迎了出来,笑眯眯的,“娘,你叫我?”

“老二还没娶媳妇,这些日子你做饭时多做一份。”

王春香脸色还未拉下来,刘氏道,“我会让老二把粮食拉你那去。”

“诶!”王春香脸色变换之快。

张高恰好听着这话,“娘,”

“行了,待你娶着媳妇再说,你一个人省得豁豁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