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时常会联想到邵博在元清面前的姿态。他兼任太傅,是皇帝的老师,本该是元清最亲近的人。但那个孤苦伶仃的少年天子想必从未从他口中听过一句赞赏或是关爱,比起王聪明的体贴周到,他必然面目可憎。
但元清当不至于因此恨他,元清恨的大约是——他既不承认元清的圣明资质,又不肯给元清机会证明自己。甚至他告老还乡了,他在朝中所栽培的文臣武将们,也还是用他的标准继续否定着元清,让他不得畅怀。
就比如这次启用程友廉等七人入六部补缺,元清和内阁各拟了七人,而后互相扯皮,最后除了程友廉这个没争议的,其余六个全从了内阁的奏本。
那天晚上元清宿在邵敏殿里,半夜缩在她怀里哭,邵敏只能装睡得迷糊了,拍拍他的背哄他。
把堂堂一介帝王逼成这样,就算他们是诸葛亮那样的忠臣又怎样?元清得势后不料理他们那才有鬼。
一时邵敏又想到了元清。
这些日子元清去探望了林佳儿,夜间便宿在她宫中。有时他去的晚了,那必然是朝中有事了,他留下批折子或是旁听内阁议事了。
——他到现在也还是个学生皇帝。而且比一般的学生更加好学、更加勤勉。有时他折子没看完,或是廷讲时说到了什么前朝典章,他也会命王聪明带上,到邵敏那儿吃过饭继续读。
他看的议事折,邵博的最多。邵博四十多年前外任时上的折子他特地取来读。
邵敏是真心觉得,元清就是真不是圣主那一等,也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皇帝了——她自小消遣便是读史,还真是头一次见到元清这么努力学做明君的皇帝,哪怕那明君的标准是邵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