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
开议侍郎,比莫少珩以前的谏议郎高了两品。
这是跨品晋升了,在北凉史上,这种情况可不多。
传学翰林是国子监的职位,翰林分了好多种,传学翰林一般都是七老八十,育人有方的声望老儒。
莫少珩谢了圣恩。
那老宫人继续拿出一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