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乱哄哄的像集市,儿子怎么静下来读书?就算是把这些生意都不做了,也不能耽误儿子读书,这是李秀英的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老族长当然是一千一万个赞成,凡是关乎到郑长生的事情,那在他的眼里都是大事儿。
尤其是念书,这可马虎不得。
说盖就盖,学堂没先生是开不成了,现在郑家村的孩子们都跟着生哥儿念书,也用不到那块地方了。
他的意思是把那块地收拾出来,用来盖作坊,这一点李秀英也是同意的。
于是郑家酱菜作坊的修建大计就提上日程了。
老族长动员人手自不用说,人们一听说是要盖酱菜作坊,那都来了劲儿了。
包括方家村的青壮们都跑来帮忙,上千的人手在学堂旧址上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作坊的样式是按照郑长生所画的图纸去建的。
三排青砖大瓦房,足以容纳这些人的劳作了,连吃饭的地方都有了。
而且还能有多余的房间把家里住的那些老人和孩子们都搬进去。
家里的后院只留下制作精盐的郑大虎他们就可以了,这是机密中的机密,可不能外露。
人多嘴杂事情多,万一有人一不留神泄露了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这么多人齐心协力只十几天的时间,三排青砖大院就落成了。
等人们全部搬迁进去之后,郑家大院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沉寂了下来。
骤然间闲暇下来的李秀英,有点不太适应,总是想要去帮衬两手。
可是她的手刚一接触到笸箩,就被人抢过来了,怎么能让东家亲自下手干活呢?
不干就不干吧,回家看儿子念书去。
郑长生每日里念书写八股,这段时间他感悟颇多。
八股文章也不过如此嘛,写的多了,掌握住方法了,简直是小菜一碟啊。
方克勤走的时候吩咐他每月十篇文章,现在他是一天一篇的写,远远超出预期了都。
“我儿的字真好看,娘怎么看都看不够,娘给你收起来。”李秀英说着打开了一个小匣子,轻轻的放了进去。
如同藏金元宝似的,跟她的银子放到一个炕洞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