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都是寒窗苦读十余年高中的,或状元或榜眼或探花,在许多人眼里,已经是人中龙凤,进入翰林院,更是前途无量。
进入翰林院之后,他们更是博览群书,以求为百姓谋利,为天下谋和。
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能学的他们都学了,也都通了。
如今司瑾提出了新的数学,他们自然要想尽办法多学一些,这些知识只有到了他们自己的脑海之中,才能为他们所用。
因此面对司瑾时,他们更是想尽办法从他这里套取有用的知识。
举一反三还不够,还要举一反六,只要是他们能想到的问题,都会从他们口中抛出来,甚至越学到后面,他们抛出的知识点已经不仅限于数学。
然而……
司瑾就是问不倒。
小学数学不够,还有初中数学,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不够,还有初中化学,高中化学……
以及初中物理,高中物理……
正所谓学完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数学物理化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一些联系,知识学着学着,就跑偏了。
或许是翰林院里的大臣们实在太拼了,以至于司瑾也被带动了积极性,脑海里除了知识还是知识,除了解答还是解答,手稿堆了一叠又一叠。
不少大臣甚至不眠不休开始交流讨论,重点都是家国天下。
比如数学要怎么推广,比如那些化学物质要如何提取,若是当真能提取出来,应该怎么用,再比如那些物理知识在哪些领域可以用到等等。
有些年轻一点的,甚至不眠不休也要做出一份完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