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老师也是单身,听到陈馨答应给学生们当评委,她也不想回去了,直接打电话给小王辅导员,让他问问其他几个班的辅导员愿不愿意一起,直接把场面搞大一点。
陈馨更有想法,让学生去找了校新闻社的同学来做现场转播。当然是短视频和文字转播了,就在校论坛上,跟她所熟悉的网络文字直播很类似。只是学生们对这种操作没有经验,无法达到直播的要求,所以会采用先写稿,然后交到新闻社编辑同学手里进行文字编辑,再往小论坛的专贴上发。
年轻的老师跟学生们的年龄差距本身也不大,特别是小王老师这种辅导员,估计也就比带的学生大个三四岁不得了了。经常玩到一起,说话也比较直接。
接到燕老师的电话后,小王老师跟办公室其他几个辅导员一商量,决定一起弄这个活动,不管效果如何,也当是学生的校内实践了。
因为时间很紧张,从决定下来到晚上开始比赛,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各家的辅导员第一时间通知了班长,然后分头去落实比赛需要的地点和设备等东西。
如果只是一个班的比赛,在班上就可以完成,但现在是两个年级四个班的学生,班上很明显空间不够,他们就去借了小礼堂。
不需要很花哨的布置,会写字画画的学生不少,联合起来行动,大笔一挥,水粉一染,两个小时后,小礼堂的主席台就布置得像模像样了。
校新闻社的一众学生连吃饭都顾不上,一人买了一个面包啃完了事,架照相机,摄像机,灯光追影,还有获奖采访台什么的,行动很迅速,也很有范儿。
除开本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来观赛,但是学生评委代表只选本专业的大三大四的同学担任。人数要求不多,十五人,采取自愿报名再由老师筛选的原则。评委老师也大部分是年轻老师,毕竟是在晚上举办的临时活动,有家室的老师差不多都要回去,也就单身狗们还能在学校苟到深夜也没人管。
当然,陈馨这种伪单身的除外。
学生们自发组织设计并主持的活动引来不少感兴趣的同学围观,小礼堂也就能坐四五百人,搁平时塞几个班的学生进去差不多就满堂了,今晚硬生生塞了六七百人,加上第一二排是给评委们的席位,必须宽敞,所以自摄像机所在的第五排开始就塞满了脑袋。
“这学生不错啊,台风很稳,打扮也得体,看得出是认真准备了的。”
演讲比赛除开稿子和吐词外,台风,外形,应对都必须要涉及,打分也是综合分,虽然演讲稿和表现能力占了大比例,但是同样能力下,细节就成为了击败对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