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箐过汤谷道,于最近的城池永县落脚,焦急等待前方战报之时。
魏景已率大军奔赴东线,陈兵y山关至随城,隔着荆水和桐川,与浩浩dàngdàng而来的朝廷联军两军对峙。
六十万大军,营帐延绵百里,夜色中极远距离眺望,依然能看见莹莹隐光。
季桓道:“敌军势众,倍于我军,幸而兵将出处甚多,人心不齐,某以为,诸侯联军才破敌关键。”
“伯言此言甚是。”
这十八万诸侯军,明显就是被推出凑数当pào灰的,谁能甘心?
人心浮动,士气不振,这是肯定的。
但这么明显的破绽,敌军也肯定清楚,不会轻易露出来的。开战后作为主力的,肯定是北军和安王军。不消耗了这二者,诸侯联军是不会被动用的。
急不得,需静候良机。
目前要对付北军和安王军,合起来也四十多万,不容小觑。
魏景收回视线:“我方应以不变应万变,待敌动,伺机击之。”
……
两军对峙,双方都十分谨慎,观望了足足十余日,开始互相试探。
北军悍名,果名不虚传,单兵素质qiáng,反应迅速,打起来极棘手。对阵尚且无父子,普通兵卒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也是为了温饱养家,面对旧日主帅不管内心有否感慨,金鼓一响,该冲锋的也不得半点延误。
魏景对此全无半点波动,意料中事,上了战场,就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几次jiāo锋下来,各有输赢,不过因动作不大,双方未有多少损伤。
魏景相当有耐心,沉着以待,而联军有朝廷压力,不得不率先有了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