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给了,就不干他们的事情了。
回京几个月时间,贾母时常派人来接黛玉过去,林如海都找各种理由给推了,实在推不了的时候,黛玉自己再找一波儿理由。再推不了的时候,就过去待上三五天,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在贾母院子里的碧纱橱住了。只过去跟迎春挤。
紫鹃又回了贾母身边,黛玉一去,她就还去伺候黛玉。可就这么挤着,实在不是很方便。加上府里一天三遍的来人,不是说老爷吃了别人熬的药,吐了,就是两个姨娘熬的汤味儿不对。要么就是来问后宅的事儿。搬到京里之后,刘姨娘是说什么都不肯再管家,非把后宅交给黛玉。林如海一想,反正黛玉以后嫁人也要管家,拿自家先练练手也好。好歹自家的人口简单,事儿少,还有自己看着,也走不子褶子。
那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就没有后宅管家的人好些天不在家待着,老住外面儿的。没道理嘛!
贾母也不能说不让黛玉管家吧?她就是再想把黛玉搂到她跟前儿,也不可能说外孙女都拿到了管家权,却又要放回给两个姨娘吧?除非她真是老糊涂了。
显然宅斗赢家贾母并没有老糊涂,还会把自己几十年管家的心得说给黛玉听。黛玉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跟贾母这种实战型的赢家学来的东西,和自己看书学的,还是不一样的。
她管家,主要还是以条例来管。这也是上辈子当了一辈子大律师的后遗症了。什么事儿都得有个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奖惩。
原本各家也都有家规的嘛,从皇宫到小地主家,都有家规的。林家也有。黛玉管家之后,把家规细化到后厨买柴买米都要两人对账,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负责的程度。但凡出现一点儿错漏,直接从出错的环节查,保证错的人跑不掉,没错的人也冤不着。同时,因为管得严了嘛,罚得严,奖得也多,最狠的一招儿就是设立了养老金。规定了五十岁的下人可以回家养老,按干活儿的年限和职位分成十级按月发养老银子。中间如果犯过什么错,受过什么惩罚,也要按严重程度降养老金等级。相反,有过突出贡献的,就会升级。
其实没啥新鲜的东西,现代社会初中毕业的孩子都能想到的。这不就是打个时间差儿嘛。
再有专业优势,稍稍细化一下。看着就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林家的后宅让她管得,铁篱笆一样,别想透出去一点儿风去。能透出去的,也是想让它透出去的。
林如海还从黛玉管家的方式里受到了启发,连前院也都用上了那一套方法。他如今不当官不管事儿了,闲得很,没事儿就在家里修改家规,一条儿一条儿的细化,增加,把黛玉这一套再完善一遍,并且形成正式的林氏家规。这可就是个大工程了,没个三五年的,干不完的。
秦战当然对黛玉这一套没啥好奇的,他自己根本就是那么管的。家里的生意用的还是他在现代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管理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