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吏部右侍郎一职,六部中,还有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也都空着,或是在位者年纪一大把,明显干不了几年的。各方势力都想往这些位置上填上自己人,奈何康泰帝一直压着这事儿。

谁能想到,太子一上位,第一把火就是把早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苏瑾塞到吏部右侍郎上去。这让很多人面面相觑之余也明白,康泰帝一直把那些重要的位子空着,明显就是准备给继任者拢络人心用的,朝臣们再如何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康泰帝虽然还在,却已经几乎起不来床了,存活的成年皇子,也只剩下这位硕果仅存的了,只要康泰帝还想让大周朝的皇姓是司徒,就不会让司徒旭步上义忠亲王的老路。

太子监国时,用自己人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也就是他家苏先生了,和太子的关系即融洽又暧昧,在所有人都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一入朝堂,就白捡了一个好工作。贾琏很替自家师父高兴。

翻过年来,贾琏已经十岁,新皇登基,为了择选人才,当今下令开了恩科,各地举子齐聚京城。

两位先生在考较了贾琏的课业后,觉得他已经可以下场参加童生试了,便让贾赦打发了贾琏南下金陵。

一个是在官场上混过几年的老油条,一个是江南世家大族苏家嫡支的少爷,两位先生的眼光自然不是盖的,自然看出来自家小徒弟,是有大才的,再加上之前高产粮种的功绩,即使贾琏不参加科举,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这么混吃等死,一辈子当个纨绔子弟,也是不会有人管他的。

只是,身为贾琏的师父,磕过头,喝过徒弟茶的那种,如何愿意看着自家小弟子如此的不思进取呢?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替小徒弟谋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