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正在邀请风水师勘探墓地的朱济南似哭又似笑。

好消息,他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坏消息,死后他的墓被挖了。

此风水师正是天幕中提到的张仙人,他抚须一笑:“哈哈,多谢朱大人,老夫跟着一起在后世出名了。”

【13世纪前半叶以前,欧洲人主要是使用宋朝传播过去的指南针,各种仿制和加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3世纪以后,法国实验物理学家皮埃尔研究后,将华夏的旱罗盘改进,装入有玻璃罩的容器中,成为了便携仪器,被欧洲的水手普遍使用。】

欧洲人用钉子做支点的旱罗盘依然有缺陷,海船在风浪中大幅度摆动时,指针会过分倾斜靠在盘体上转不动。

16世纪,欧洲人的航海罗盘开始出现了被称为“万向支架”的装置。

“万向支架”是用两个直径略有差异的铜圈,小圈内切于大圈,用枢轴连接后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然后把旱罗盘安放在内圈之中,看起来就像是行星与它的轨道。

.

“这个样子看起来像是浑天仪。”东汉时期,张衡想起自己制作的浑天仪说道。

“这样好,无论船只怎么晃动,罗盘总会保持水平状态。”

“这不就是被中香炉吗?”妻子怎么看怎么眼熟,突然想起了:“我们被子里用的香炉就是这样,怎么动香炉始终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