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不太严谨,算不上是医疗手段。但是护住口鼻,的确能防治疾病的传染,而且华夏古代也并非没有大夫意识到口鼻才是传染疾病的关键。】

明朝时期,医学家万全的桌案上放着自己正在写的《万氏医书》,听到天幕这话,他顿时找到了知己:“可以用雄黄点入鼻窍,阻隔疫病于口鼻之外。”

万全没有用口罩,但是在行医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呼吸传染的途径就是口鼻传播,采用的是传统的辟邪杀虫的雄黄。

明末时期,吴又可想起正在民间肆虐的鼠疫,跟自己的小徒弟讲起传道受业:“致病之源不止‘六淫’,还有杂气。各种疠气、邪气,都是杂气。气自口鼻入人体,传染疾病,祸害人命。”

治疗的鼠疫病人太多,吴又可同样意识到鼠疫可以通过口鼻呼吸传播,并且写出一本《瘟疫论》,被誉为华夏瘟疫学的鼻祖。

【现代医学用口罩的雏形,是欧洲17世纪应对黑死病的鸟嘴面具。】

天幕放出了后世的“瘟疫医生”,又或者叫“鸟嘴医生”。

那奇特的造型,黑帽子铁鸟嘴的头颅,吓得不少古人还以为是人身鸟头的妖怪。

天幕又放出单独的鸟嘴面具,那是中世纪时期的藏品,充满了时代的诡异风格。

特制的鸟嘴面具由金属制成,遮盖整个脸,头上有尖顶或者高顶大檐帽,眼部有镜片,鸟喙里塞满用来防毒的香料。

在瘟疫横行时期,瘟疫医生除了鸟嘴面具,还会穿着皮鞋、长裤和长袍,可谓是从头防到脚。

再对比现代医生需要进手术室的蓝色无菌服,同样是从头防到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