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一进门,没说话先不好意思地笑,夏芍猜测可能是没办成,“没事,也不是非买不可。”
郭姐闻言忙摆手,“不是,能买着,就是买不到五斤。你黄哥在林业局又不是啥大官,找了熟人,也只批了个三斤的条子,再想多要,就得花钱托关系了。”
而花钱托关系,只买个五斤显然不值得。
夏芍并没有失望,“有三斤已经很不错了,帮我谢谢黄哥。”
郭姐就是觉得夏芍难得找她一回,她还没办成,有些不好意思。听夏芍这么说,她放松下来,“有条子还得去林场买,你肚子不方便,我让老黄直接给你买了吧。”
这样当然最好,夏芍跟她道谢,问她都是怎么个价。
野山参十几块一颗,还只有拇指粗细,也就四钱到五钱的重量。种植参却是按斤卖,一斤才只要十几块,直接从林场买更便宜,十一块一一斤,简直是白菜价。
夏芍给了钱,转过天郭姐就把参带来了。
全是今年九月起的新参,不是特别干,还得再晒晒。但刷洗得很干净,品相也完好。
因为是六年份的,个头也不小,一支就有近一两沉。
夏芍把参用绳子系起来,挂在高处继续风干,过不几天,何婶儿那边也收到了。
开始只是两棵,重量大概在四钱七八分,要了夏芍一十六。后面又陆陆续续收到三棵,何婶儿那边就没有了,“你要的急,他一姨夫就挖到一棵,剩下都是从别人那收的。”
孙清问了她那嫂子,也只收到两棵,都是四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