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多问几句,后面见她不说,也不强求什么,只还是从她手里拿药材,确定效果好,还会时不时给她送东西。
如今别说是大队里,就算是镇上这边,苏麦的日子也算不错的。
再次拎着东西回去,看到的人都见怪不怪了,甚至苏秀花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不想把细棉布全给孩子做衣服。
“孩子长得快,有两身衣服缓一缓就行,咱们家里有火炉,洗完晒干也简单,”苏秀花道,“你一定要做,那我给她再做一身,多的布料给你做里衣,这样行吧?”
“我特地给孩子买的。”苏麦道。
她就想着她妈的日子能好过点。
苏秀花却不答应:“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全给她,你要是不点头,那我都不做了。”
“行行行,都做都做,不过要是还有多的,得给你也做一身,”苏麦道,“这样我们都有份,否则料子买回来不用,那也是浪费了。”
“这可以,那就这么办吧。”苏秀花总算是点了头。
说着话,苏秀花还叮嘱道:“不过你往后可不能再多买了,家里衣服够多,大队里再有钱,都没有像咱们这么穿的。”
苏麦连连点头,但过了些日子,又带回来一些棉花。
这倒不用单独买,就是棉花也值钱,东西带回来,苏秀花难免又啰嗦几句,到头来再次妥协,然后又会叮嘱她下次不要买。
不过苏麦小空间里的东西多,就算不花钱,水果蔬菜总是时不时会拿出来的,好在这些东西说起理由来简单,只说她自己要吃,用来养身体,苏秀花没有不同意的。
丰收期之后,家家户户都要往上交粮食,苏麦家里的粮食交了之后,足够两人之后一年的口粮,但除了她们家,以及村里某些懒汉的家里,绝大多数人家今年比往年都多了不少的口粮,甚至还能多往粮站卖一些。
镇上的粮站一直都是在收粮食的,虽然比不上私底下买卖的价格,但整体价格还算公道。
这波上交之后,村里家家户户不仅攒了口粮,还多了些银钱。
因此到过年那会儿,能够闻到好多人家家里都传出肉香味。
镇上纺织厂时不时送来的报纸,也多有提及粮食丰收的事。
“说来也奇怪,今年都没见抓黑市的,往年这时候黑市人格外多。”
“那也不叫黑市了,”刘溪嗑着瓜子,“我听我妈说,可能以后都不抓黑市了,之前我跟对象去看电影,门口还有人光明正大卖瓜子花生的,但没有苏麦做的好吃。”
“你啥时候交的对象?”张琳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