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现在谁家粮食不紧张,哪有那多余的粮食借给村里。
如果今年真风调雨顺,粮食能顺利拿回来不说,还能多拿回来一半,听着是不错,可真要是这样,那还不如现在直接把粮食卖了,现在粮食多贵啊,粗粮都四毛多一斤,现在卖了,得了钱,不比之后得的那点子粮食强吗?
这天气要是和顺了,风调雨顺的,收成绝对差不了,同样,粮价绝对会暴跌,这么一算,好像借粮食是怎么都划不来。
别跟他们说什么集体奉献之类的,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他们,还想不到这些,现在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才能不吃亏,而不是说要为队里做贡献之类的。
虽然不排除有一些人是这么想的,可如果他们不能当家,那就是白想,只能停留在想象上或者是行动上劝告家人这个层面,至于其他的,也就想想吧!
再说,村里除了极个别非常之特殊的家庭之外,谁家没个几十上百斤,甚至是几百斤粮食。
今年村里之所以花生豆子玉米的粮种都没有,还是去年那些来拉粮食的人一点没给他们剩,其中就包括粮种。
村里的稻种能及时的洒下,还是因为去年太干了,春天该下雨的时候一直没下雨,田都被晒的开裂了,村民们哪还会想着下稻种,种稻子的事。
王建党对于这个事情是很纠结的,他自己是不太想参与,不过,他家的情况村里人都知道,别的不说,花生那是肯定有的,去年不少人都知道他家收了不少花生回去。
所以,要是真不参与,什么都不管,说闲话的人肯定很多,到时候什么都被翻出来指手画脚一番就很烦了。
再说,终究是一个村子的父老乡亲,自家总归不能一点面子不给。
斟酌过后,王建党还是决定借了,不过,不能借多,谁家的粮食不是大风刮来的。
“借,不过不能借多了,就借三斤花生,带壳的那种,不多不少,这就可以了。”
“如果借少了,村里人会说闲话,借多了的话,一些人就会想我们家到底有多少粮食,到时候说不定上门借粮的人就来了,指不定还有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听说这事,直接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