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此时已经半饱了,可看见高俅让人摆上来的“小菜”时又忍不住食指大动。

须知,这大宋从上到下就没有人是不爱吃的,所以汴京城的美味不知凡几。

只是这火锅他可以接受的很快,但猪肉就有些难了。

“高卿啊,你不愧是从苏东坡身边出来的。”

高俅知道赵佶在顾虑什么,自从苏轼的《猪肉颂》问世之后,大宋百姓间吃猪肉一事一时间达到高潮。

彼时关于猪肉的烹饪方式也多了起来,只要方法得当也不失美味。樊楼里就有一些用猪肉做的菜。

只是骟猪一法虽由来已久,但实行技术却不到位,民间百姓不得其法的话会让猪的死亡率变高,因此一些市井之地所卖的猪肉难免会有腥臊味,若是不舍得用料的话自然难吃。

而皇室贵族则更轻贱于此,正所谓上行下效,因此朝廷大臣及文人墨客也都不喜食之。

东坡肉流行起来后赵佶也尝过鲜,他不得不承认确实美味,但他作为皇帝总不好带头夸赞“贱肉”,所以他也只能私下里食用。

其实这事吧还得怪他祖宗,宋太祖赵匡胤就不喜食猪,他认为猪乃“贱肉”,因此规定了宋王室的厨房里烹饪只用羊肉,皇宫每年消耗的羊肉重达四十三万斤,而猪肉仅有四千多斤,还只是作为点缀之用。

久而久之,猪肉低贱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高俅可不管赵佶怎么想,他夹起一个水晶包子放进嘴中,只轻轻一嚼喷溅的汤汁就溢出来,可谓是喷香扑鼻。

赵构见状也用小手拿起来就吃。

高俅见他吃完的表情甚是明朗。他接着给赵构夹了一个狮子头:“这道葵花献肉是经过精心烹饪的,九大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