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宋人物志版块和诗词文章版块的火热,不少朝中大臣对这几个位置虎视眈眈,礼部尚书就是为此在头疼,还好高俅把郭祭酒送去和他一块愁了,不然不管里面有多少油水他都不干了!
而高俅只在中期去看了一次他们定的初稿。不得不说,高俅只是见识比他们多了些,要论才智他是永远比不过这些人的。
报纸是接受投稿的,高俅在其中看见了几篇游历天下之人所撰写的《地理志》,里面详细记录了一些地区的土况、水质及风土人情,还有人绘制了地图。高俅当即交代找到这些人,这样的人才值得留着大用。
至于诗词文章自不必说,光书院学子的投稿就有成千上万,郭祭酒指了几十名太学的学生一起筛选才勉强应对。
同时,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很强,铁薛楼的老板花了重金邀请文人以游客的视角描写了他们酒楼所酿造的“瑶醽”,而这一方法成功让他们在报纸售卖的时候压过了樊楼。
还有许多不得志的文人投稿了他们所编写的小说,其中有好多都是风月录,当然其中不乏好的故事,这就要靠礼部那边斟酌了。
还有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这事还是武松告诉他的。
“太尉啊,因为您的那篇文章,花荣的宅子前面天天都有小娘子去看他,他现在已经住在军中不敢出来了。”
高俅不由失笑:“本官写的也没错啊,花荣的确生的一副好颜色啊。”
“哈哈哈。”武松笑的很是爽朗:“太尉,您最近还是躲着点他吧,他的怨气已经冒到头顶了。”
高俅递给武松一包茶叶:“这个你替我送给他,降降火。”
嬉闹结束后高俅恢复了每日点卯的上朝日常,还好早朝时间不算太长,赵佶也不喜这炎炎夏日,所以整个朝堂都是能快则快。
而童贯那边,大首领赏移被擒,王子益麻党征请降的捷豹已在几月前传来,童贯抵京也就在这一两日了,他很快就会升至检校少傅,再任枢密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