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瑜已经有些后悔,没有在当日就将圣旨送回家中了。
这日,徐瑾瑜好容易挨到月试结束,将圣旨封好装上后便朝外走去,不出意外的遇到了几个在门前经过, 不由自主的躬身长揖的学子。
徐瑾瑜:“……”
很好, 没有行叩拜大礼, 那他就不会折寿。
这会儿, 徐瑾瑜一走出去,同窗们也纷纷高兴的打招呼:
“瑾瑜!”
“瑾瑜, 现在就要回家吗?”
“瑾瑜, 可要送你一程?”
……
不过短短一瞬,就连打招呼都掺杂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情绪, 有真诚, 有关怀, 也有功利,徐瑾瑜眼睛一扫便知道众人的想法,但他唇角的笑容始终保持不变。
但即使如此, 这种被众星捧月, 人人追捧的滋味确实令人颇为着迷。
倘若徐瑾瑜真的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说不得很快就沉浸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了。
但徐瑾瑜不是,他一一与众人应和过去, 很是歉意的表示要将圣旨请回家中,让家中长辈一睹,也请同窗们以后不必再行揖礼。
徐瑾瑜态度温和有礼,又合情合理,众人虽有不舍,却也没有再强作挽留。
徐瑾瑜这才松了一口气,与师信结伴归家。
可是,徐瑾瑜不知道的是,如果对于书院的同窗们来说,面对圣旨的景仰之情,他们可以只行礼克制,那么对于徐族长来说,那就徐家一族无法抗拒的荣光!
他就是磕破头,求也要求着这道圣旨呈在徐家的祠堂之中!
这会儿,徐瑾瑜与师信照旧回到小石村,这期间师信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恨不得将徐瑾瑜背着走,顺便再让徐瑾瑜将圣旨顶在头上,徐瑾瑜只当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