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难不成真要让明珠蒙尘不成?”

“唉,只怕世人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惊奇心思,会是一个孩子吧?”

“山长,诸位先生,学生有一法子。”

徐瑾瑜在心里斟酌片刻,随后说道:

“香山居士有诗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以为可以效仿。”

徐瑾瑜这话一出,先生们先是一顿,翠微居士不由抚掌大笑:

“好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法甚妙,广而告之恐有人说三道四,那我们先不让他们知道,且让他们打听去吧。

到底是年轻人,脑筋转的快!那此番吾等可以先让书院的学子们先学习一二。”

翠微居士思索片刻,直接道:

“第一步,先重新让书局刻板重印经书。”

书院有自己的书局,翠微居士并不担心消息有漏。

“有这些标点符号的助益,相信书院的学子将会在科举上取得骄绩,届时……哼!”

翠微居士的一番话让先生们纷纷表示赞同,看着徐瑾瑜的眼神那赞赏几乎已经可以凝成实质化了。

而徐瑾瑜亦在此提出:

“对了,山长,学生欲在明年县试下场,还请您应允。”

这件事是徐瑾瑜深思熟虑过后的,因为有过目不忘在,他已经将四书五经记在脑海之中。

他如今欠缺的是这些经书的释义和史论,而这些都是考验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