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是和叔父的病相关的大事,简寻按耐住心里的焦急和激动,站在前堂等候。
但是脚下根本停不下来,反复在屋子里踱步,心心念念都是下聘大婚的事。
等到老郎中拿了包好的药出来,简寻这才脚步匆匆地走了。
出了药堂,简寻被秋夜里的冷风吹了个透心凉,站在药堂门口,一时间涌起的热血都消退了不少。
街道上比来时更安静了,只剩下打更人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回荡着飘到简寻耳朵里。
他这才想起,如今已经是深夜了,敬宣侯府虽然没有门禁,但叔父一向早睡,这会儿就算他急匆匆地赶回侯府,也未必能见到叔父的面,所谓“下聘”一事更是无从谈起。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简寻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脚下一转向侯府的方向奔去。
敬宣侯府在江城城西,位置有些偏僻,远离其他世家府邸的聚集区域,颇有些脱俗的感觉。
大启的爵位一般承袭三代,第一任敬宣侯曾是镇守边疆的大将军,随后解甲归田,得了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在江城落了户。
敬宣侯府本就不是王公贵族出身,当年的镇国大将军是从兵卒之中杀出来的将才,可惜鸟尽弓藏,沦落到拿一小小爵位,在江城平淡度日的地步。
敬宣侯一脉子嗣单薄,还都是些普通人,守成都算困难,直到现任敬宣侯出生。简寻的这位叔父五岁开蒙,一年便可识文断字,十岁便能作诗,十三岁时的策论震动江城的文人圈子。
人人都说敬宣侯府时来运转,得了这样一位聪敏的世子,侯府翻身有望,甚至被圣上注意到,迁府到国都也是有可能的。
敬宣侯世子十四岁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