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规矩是规矩,实际是实际,包衣人家也不全是在内务府做事,像是李煦这般在外为官的也不少。
在京城,那可是天子脚下,有些事情自然不好操作,若是轻易报了免选,极容易被人攻讦是不愿意效忠皇上。
而在外的官员就不同,许多时候都是女儿家跟着父亲在京外生活,若是回京参加小选,路途遥远,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康熙也默许这些人家给女儿报免选,规矩总不好过于严苛,何况紫禁城也不缺伺候的人。
李煦想的便是悄默声给女儿报了免选就是,然后从八旗里挑一户家庭简单又子孙出息的给李星晚定亲。
谁成想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李煦竟突然立功了。
李煦原本就身兼数职,本就是苏州织造,管理浒关税务,兼理扬州盐政,除此之外,前两次次皇上南巡,李煦还负责接驾等事。
在第二次南巡之时,皇上派给他的新差事就是培育御稻。
这御稻是康熙在巡视江南的时候,突然想到的一件事,江南水土好,稻米产量和品质都极好。
若是能在江南培育出产量更加高的稻子,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无论何时,吃饱肚子都是全天下人的共同追求。
康熙虽然下了这道命令,又亲自嘱咐李煦多加上心。
但是在回到京城之后就意识到这个想法不过是空中楼阁,完全经不起推敲。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不缺粮的地方,就是不缺粮,缺粮的地方就是缺粮。
即使江南培育出产量高的稻子,也完全没法供应全天下的粮食,前面这么多朝代难道就没有想过培育稻米吗?
每一朝都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进步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