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姜不吝继续道:“齐咸这人,倒也真多疑,他一路查到赵大将军在陇山城之后,却并未立刻前去相认,反倒令人将陇山周边各乡里的百姓都走访探查了一遍,尤其问了您与赵将军的关系。”

“索性,我们提前叮嘱过,那地百姓也都念着您当年的恩情,一个个答得毫无破绽既不否定您与赵将军相识,也不过分夸耀大将军单纯无辜,齐咸果然疑虑大消。”

姜不吝道,“此后齐咸又佯装偶遇,多番试探,一月前他与赵大将军相认,将大将军带回东梁都城,此后还设了三次局,意图试探大将军底细...”

康叔虔折扇跟着轻摇三下,插口道:“这‘多疑’二字还真没冤了他,看来东梁诸臣活到如今着实不易。”

“确实如此,东梁官场诸多不易,我在宜阳时也常听闻。”姜不吝感叹道。

手抚胡须,他脸色又转严肃,继续向阮笳禀报道:“现下赵大将军已恢复了曾经东梁六皇子齐怀安的身份,齐咸几次试探无果,逐渐也放下心来,越发信任他。”

“而齐怀近日身体每况愈下,以我方人手在东梁官场、权贵中活动得来的消息,不论是真要换下任天子还是临时顶用,齐咸已然起了另立的心思。”

姜不吝话音方落,理政殿中茶炉茶水恰好滚出一个圆润的珠泡,泡沫炸开发出一声脆响。

阮笳将手中茶碗放在一侧桌角,桌案上往日堆成山般的奏折被临时清到一旁矮柜上,此刻桌面上正摊开一张图画。

九州堪舆图。

阮笳缓步走到桌前,忽然他用笔沾三分茶水,落笔尖段正点图中一处。

柔软的毛笔被他使得力道苍劲,只听阮笳说道:“时机已到。”

康叔虔和姜不吝不必探身去看,三人心有灵犀相视一笑,互相皆知,那笔尖所在应是东梁国都。

...

这一日三人的密谈,再无旁人知晓。

密谈之后,一切似乎都没有任何变化,似那一日黄昏入夜,只是恍惚间一场梦境。

东梁国中,六皇子齐怀安自归国以来,对父皇齐咸言听计从、孝顺侍奉,对卧病的兄长齐怀更是恭敬有加。

尤其是齐咸每每以国事、家事问之,齐怀安虽然应答还有稚嫩之处,要紧处却总能点在他的心坎之上。比之过于高傲自主的齐怀,齐咸对这个从前半点看不上的六子,如今可谓是青眼有加。

东梁权贵诸臣跟风而动,一时都跟着讨好这位“死而复生”的皇子。

至于深宫之中依旧卧病的齐怀,除去齐怀安还在日夜探望,一时间竟无人再放在心上。

这一日,正是东梁祭祀神明之日,齐咸破天荒携了齐怀安一同登临高台,共敬诸神。

大鼓一声响动山岳,随之而来的却不是礼乐庄严、歌舞升平,而是远方马蹄声声,传令官声嘶如泣,顺着山风传到了山顶还沉醉在繁华梦中的众人耳中。

只听他叫道:“大楚来攻!前线崩溃!救急!救急!”

是夜,东梁全都城乃至全国彻夜无眠,烛火与战火一同照亮了天地。

战败求援的线报如雪花般飞到东梁皇帝齐咸的案台上,以至于到后来,他根本懒于再一一仔细翻看,只一手扶额,任纸墨散落一地。

良久,天穹越发浓黑,殿外忽听值夜的太监刘良报说:“六皇子求见。”

这个失而复得的儿子近来很是得他喜欢,有时甚至令齐咸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未经过两次战败的自己。

于是,他勉力抬头,挤出了一丝笑。

然后,这一丝笑,便僵在了脸上。

他近日算得最宠的儿子,佩刀上殿。身上未穿着东梁皇室的服饰,却着了一身武者的劲装,这令他想起了某个女人。

齐咸陡然反应过来,想要呼救,耳边却先听到了殿外太监刘良正说笑的声音,极低却极尖。

“各位不必担心,方才六皇子殿下已进去陪陛下了,咱家在膳房备了些好酒好菜,诸位不妨好好用过,也好打足精神,应对之后诸事。”

齐咸恍惚记不起来,这个太监是何时得他所用的?似乎是...阮笳离开行宫之时?他会突然去皇子陵墓,好像也是这个太监...说了一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