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看着那小小的一团,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个素来坚强的女人,在自己瘦弱的孩子面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此张茵服软了,她打了报告,月子都没坐,便坐着最早一班的火车回了首都。
也是因此,她并未听见周围护士的议论。
原来和她同一产房的,还有两个女人,她们也都生了女儿。
只是那两个孩子都是乡下的,生下来后她们的父母为了住院费大吵一架,而张茵却带着自己的孩子坐上了一票难求的火车。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护士们感叹。
回到首都后,苏家看着小小一团的女婴也不由开始惊慌。
毕竟苏家数代单传,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谁能眼睁睁地看着她逝去?
因此,两家倾尽资源,两家的老人出面,联系到最好的儿科医生,为苏玲做了手术。
幸运的是,几个月后孩子活下来了,只是她的身子依旧虚弱,需要花大价钱、最好的药材保养。
有认识苏家的,都觉得这是生了个金疙瘩,也是苏家有底蕴,否则苏余和张茵两人的工资还真的供不起。
或者说,要是生在了别人家,这个孩子早就活不下去了。
付出了如此大的心血,苏余夫妇不是不累的,他们为此忽略了家人、工作,还有大儿子。
但等到那个脱离了危险的女婴对着他们露出第一个笑容时,夫妻两什么苦都忘记了,甘之如饴。
苏玲从小就是两家的宝贝,她身体弱,大人们对她说话也都是压着声音的。
张家孩子多,那些皮孩子面对苏玲这个小妹妹时,从来也不敢乱跑乱叫,毕竟大人都教过他们不准欺负妹妹,否则就要挨打。
用书上的话来说,这就是个玻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