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原来这就是玉蜀黍红薯跟青稞。”

能急得跑到路口来等二人的赵恣顷自然等不及回到衙门再看粮食,在车上就将三个竹筐上面盖着的麻布揭开,手捧着三样粮食一一验看,一双眸子亮得吓人,“青稞原来与麦子有些相似,这玉蜀黍跟红薯的模样倒是古怪,不知这两种东西该如何食用?”

陆韶白于是跟他先后介绍了这两种东西的吃法,因为进货来的玉米都是晒干过的,烹饪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他着重介绍了红薯,“红薯即可晒干取粉,也可切块熬粥,就算不做任何处理也能存放很长时间,而且此物放置于炭盆之内,待火熄后取出,去掉外皮就可直接食用。”

“那我一会儿试试这红薯,看它是否真如贤侄说的这般风味独特。”

赵恣顷捻着胡须笑呵呵道。

陆韶白微笑点头,一旁岑永贞心中暗暗无语——得,这一交粮食不得了,陆韶白直接升级成“贤侄”了。

在赵恣顷的热情邀请下,两人留在县衙与他一道儿用了“朝食”,北川乡这边儿农闲时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所以虽快到晌午,但吃的饭还是叫“朝食”,为了验证红薯的口味,赵恣顷还特意喊田云端了个炭盆过来,在里面埋上六个红薯。

一会儿功夫,朝食被端上来,看起来非常讲究的赵知县竟然直接在书房用餐,连客厅都不去,两人也只能跟着一道在书房开饭。

摆上来的主食是一篮子三合面的馍馍,每个有成人拳头大,还有四样菜品,一盘腊肉炒菜薹,一盘猪耳丝炒萝卜,一碟麻油菘菜,跟一碗黄豆炖猪脚,最后端上来三碗粥。

“都是家常便饭,你夫妻二人不要拘谨。”

赵恣顷说完自己拿起筷子开吃,陆韶白跟岑永贞于是也拿起筷子像模像样地吃起来,实则根本没往肚子里塞多少东西,因为这几样菜量实在是太少,若真叫陆韶白敞开了吃,恐怕凭一人之力就能给赵知县清盘。

当然,在外做客是不能给人家清盘的,当每样菜品都剩下一小半时,两人不约而同放下筷子,赵知县也在就着菘菜咽下最后一口粥后把筷子往桌上一放。

炭盆里已经飘出红薯的香味,赵恣顷转眼去看,脸上饱含期待。

终于等到炭火熄灭,几人把红薯取出来,方一剥开皮,浓郁的甜香味扑鼻而来,红彤彤的内瓤软糯适口,把赵恣顷吃得赞不绝口。

“这红薯不仅耐旱,嫩叶还能食用,藤蔓也可用来喂牲口,除青稞外,也极为适合在西北推广种植。”

岑永贞先把红薯的好处尽数说出来,说到一半突然话锋一转,“大人,我们来北川的这一路,途径了不少地方,知道莲枫县那边儿闹了饥荒,您这么看重粮食,是不是跟这场饥荒有关系啊?”

这话一问出来,赵恣顷脸上喜色一凝,眼底的光亮仿佛风中的烛火般渐渐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