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梓君微笑道:“自然是从饮食动作看出来的。”
县令出身穷苦,自然不能理解,问:“饮食就饮食,哪里还能分出三六等?”
贾敏摇头,解释道:“世家子自有用膳规矩,不可耽于口腹之欲,用膳前必净手洁面,饥饿不能暴食。
这几个孩子接过馒头之前先用帕子擦手及脸面,虽然饥饿,但是接过馒头之后也不狼吞虎咽,吃半个约六分饱便停下,不会吃撑。
商户之家有的也有规矩,但是他们通常都是吃的精细食物,不说顿顿山珍海味,寻常鸡鸭鱼肉是少不了的。
这几个孩子虽然饥饿,起初眼中有好奇,但是吃白馒头犹如咽糠秕,显然之前并未见过、未吃过,所以神情失望。”
荀梓君点头,继续道:“在姑苏,出自寻常人家的孩子,通常吃粥吃饭,白面馒头不常吃,因此吃的珍惜。但因未曾挨饿之故,吃饱了便满足了。
而流浪子吃了这顿,恐怕没下顿,所以不但吃了十二分饱,而且还要藏带几个,留作下顿再吃。”
见县令的目光随着他们的话语在孩子们身上看来看去,荀梓君又向贾敏问道:“不过敏儿怎么知道养生堂里孩子的做派的?难不成去过?”
贾敏微微点头,刚想说秦可卿的例子,转瞬一想,人家营缮郎把秦可卿的来历瞒得很好,莫说外人都不知道,便是连宁府那些都不知道的,于是转了话头,回道:
“我有两个师妹,是师父从养生堂带回来的。后来又和师父一起去为那里的孩子看诊,因此知道他们的习惯。”
至于到底是什么习惯,这个倒不好说了。无论是从养生堂收养的,还是被收养的,大多不希望被外人知道。
荀梓君点头:“大人要求证也容易。只去把姑苏养生堂的管事叫来,一问便知。”
贾敏道:“这几个孩子虽然是养生堂的,却不是姑苏城里的养生堂。”
接着又向养生堂的那几个孩子道:“你们再说两句话,叫大人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