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诺,你觉得永夜的《钟先生之死》写得怎么样?你也觉得难以接受吗?”
席余烬语气如常地聊天。他的稿件基本给伽诺看过,偶尔也会和伽诺谈论剧情。
伽诺的语气也非常正常,一点都没有偏见:“剧情设计为佳作,钟先生的角色塑造深入人心,却没有得到世俗意义上的好结局。读者感觉被欺骗是理所当然。永夜这位小说家似乎喜欢玩弄人心,让人有些不安。”
席余烬:“啊?这、这样吗……”
他又思考了一秒,继续披着水军匿名账号,决定把舆论引导到另一个方向。这是他的第二个备用方案,他能行,他可是小说家!
他在论坛发帖,《钟先生之死这个章节是不是有伏笔》。
他没有想过要复活钟先生,大侦探不亲自去世一次都不好意思叫自己大侦探。但能引发读者的讨论,或许能减轻对永夜本人的关注。
这个帖子得到了诸多回复。
“我也觉得有伏笔。”
“大家都太急了,永夜先生这么写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发现了!《钟先生之死》里没有提到尸体的特征,或许钟先生没有死!”
席余烬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他忘记写尸体这回事了。他有点对这位读者感到抱歉,有的时候,作者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的忘记某个剧情。
然而事情的发展在某条回复后如同泥石流般冲向别处。
“伏笔?我也找到了!永夜的情感大纲,就是荀命教的!证据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