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胡言!”柳贺道,“世人厌恩师甚深,便觉这天底下的坏事都是恩师所为。”
论贪婪,张居正远不如徐阶及任首辅后的申时行,这两人致仕后都是横霸一方的大地主,只是张居正这人不会做面子工程,夺情、废书院二事将天下的读书人得罪了干净,故而骂他的人多,为他说好话的却只寥寥。
柳贺劝张居正守制及办《育言报》,算是为张居正挽回了一点名声,可张居正只要在首辅这个位置上,便挡不住悠悠众口。
他作为门生,若劝张居正归政的话,仿佛是利用完张居正,再将其一脚踢开一般。
“恩师任首辅七年,只有次子张嗣修考中进士,任翰林编修,四子张简修领了锦衣卫官职。”柳贺道,“张思永在翰林院如何,诸位仁兄也是见识了。”
罗万化、于慎行等人原对张居正颇有看法,但自与柳贺交好后,他们也渐渐明白张居正在国事上的尽心尽力。
翰林们涉朝政不深,便要求天底下的官员都是有德君子,但在柳贺看来,官员有许多种——
有德且能成事者。
有德却不成事者。
无德且能成事者。
无德又不成事者。
第一种凤毛麟角,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后三种官员才是官员的常态,当然,有与无并非是绝对的,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全没有德行之人注定当不成官,在大明朝历史上,恐怕只有严嵩及太监是例外。
不能要求官员是完人。
“但此传闻有理有据。”罗万化道,“毕竟万历五年已有过一回。”
不只是万历五年,万历二年时,张居正便因其子张敬修未中进士将柳贺踢到扬州,因而以科举之事中伤张居正是最容易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