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生家不错。”其余几个妇人们给予肯定,还夸着他,“邓先生年纪大了,教了一辈子书,很适合教启蒙的孩子。”
“那……”姜秉儿又问,“我家还有个妹妹,不知这位先生收女学生吗?”
几个妇人面面相觑,犹豫了下:“这个我们倒是不知。”
“那还是别了。”那年轻妇人连连摆手,“邓先生年纪大,也有些不怎么……变通。小女孩儿他不收的。”
姜秉儿有些难办,咬着瓜子皮,皱起了眉。
在通城,教书的先生很多都收女学生。就像纨绔如她,也有个先生。不过是那先生治不住她,隔三差五登门去给她阿爹哭诉,然后来抓她去学。
她猜测京中和通城不同,幸好多问了句,不然若是人家先生只收阿蛮阿固,夏儿多委屈。
“姜姑娘,”邻居家的一个婶儿想了想,说道,“若是你要送女孩儿去读书,倒不如去找甘先生。”
“对对对,差点忘了甘先生!”几个女子一下子激动起来,而后也都有些迟疑。
“但是甘先生……真的行吗?”
很快,姜秉儿就知道了这位甘先生。原本也是出身名门,不过和家中出了些什么事,自己一个人搬出来教书为生。他收学生不分男女,也不分年纪,教的好不好没人知道,但是学生都夸他是个好先生。
姜秉儿细细记下了这位先生的住址,等第二天她买了两斤卤肉,一筐鸡蛋,又提了自家一坛酒,寻着路去找甘先生家。
甘先生教书的地方离得不算远,从垂柳河堤一直走,走到岔路过个桥,再沿着插了旌旗的绸缎庄往前走不远,单家独户的小院子就是。
姜秉儿寻着去了,那宅院左右各有一棵树,门户大开着。她站在门外客客气气问甘先生在不在,喊了几声也不见有人来。
“哟,找甘先生吗?”院子隔壁有个大娘正端了一盆衣裳出来,瞅着姜秉儿打量了两眼,笑呵呵说,“这会儿甘先生在田婆婆家吃饭呢,姑娘稍等。”
说罢,这婶子进了甘先生家,麻利地将洗好的衣裳晾在院中粗麻绳上。灰蓝色的,洗白的青色,都是男子的衣衫。
姜秉儿打量了几眼,心中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