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

在大梁的朝廷里,有个不太受重视的冷衙门,叫鸿胪寺,就是主管外交的。

目前和大梁建立邦交的国家,包括这个天下的大致舆图,各国的语言习俗等各种方面的内容,只要能够搜集到的,都有记录。

其实大臣们对于天下认知,是要超出很多人的。

泉国,作为一个和大梁有正式邦交的国家,究竟在哪个位置,他们也都知道。

画在舆图上,那也得展开一丈布,可见两国的距离遥远。

可以说两国的建交,象征意义居多,纯粹是因为宋华的面子。

至于这一切是不是竺年瞎编的……人太子干嘛编这个?

有必要吗?

竺年可不是宋淮那种即将继承大统,非得编造一些功绩塞到他名下的太子。

他的功绩当皇帝都足够了,再搞这些做什么?

新航线已经送到鸿胪寺了,户部也有。等相关准备做好之后,这条新航线就会有船队通行。

远的不说,泉国的王子还得原路给送回去呢。

竺年就给一群脑袋懵懵的大臣们,上了一下午的地理通识课,顺带还讲解了一些关于万有引力的基础物理知识。再深的他也讲不了,不会。

大臣们还不肯走,就只能留了晚饭。

夏天的晚上天气晴朗,又去后山观星台上看星星。

简陋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但大臣们还是饱受震撼。

接下来几天,好几个大臣因为夜观星象失眠、感冒,各种生病。

竺年还在接手当皇帝,就看到这么多假单:“跟我闹呢?”

活不要人干吗?

工作不要人做吗?

在海上连着航行了几个月的竺年,此时重回到工作岗位,只觉得一团乱麻,险些露出资本家的丑恶嘴脸,给这些病假的打工仔一人派个御医过去。

“那肯定不是跟你闹。”尉迟兰看看加长的御案,看看身边坐得端正的黑皮年糕,觉得悬着的心无比踏实,“没心思看那些,你先看看这个。”

“什么?”竺年嘀咕了一句,接过厚厚的一本册子,翻开就不动了。

尉迟兰看着他就笑,心想:果然就这些东西能让竺年全身心投入。

竺年这一看,就沉迷其中,就跟昨天那些朝臣一样,一直到天黑掌灯了还不想挪屁股,被尉迟兰拉到后面小殿喂饭,吃完又拉回去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