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十六州人口少,周围没有任何足以匹敌的势力,官场环境也相对单纯。
换做在大梁内陆的官场,绝不会有人把这样的酸话放在明面上说,背后嘀咕两句还得关上门。
可偏有人这么说了,还真有人赞同,甚至表示:“太子妃也得是姜王那样的人物才行啊。那等样貌,整个新京也找不出来。”
他们并不避讳这样的事情,就像宋华,难不成真就是因为他是贵族出身的国王,才得到了宋婉的青眼?还不是因为长得好嘛。
新京的大部分官员都没去过内陆,对大梁的官场和势力缺乏认知,以为尉迟兰就是和宋华一样的人。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事实上宋华也不是什么以色侍人的人,他的等识见识人品都是非常好的。只是他人比较佛系,非得让他当国王也行,但不当国王最好,最新等术研究,才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宋星几乎就是他的年轻加强版。
对于一些沉溺在自己思维里的人,要是凭借着容貌能够上位,同样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乃至于荣耀的事情。
“姜王确实才貌出众,但都已经这个岁数了,哪能比得上年轻人呢?”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于是在竺年和尉迟兰离开皇宫,前往十六州考察建设的时候,随行的人员中有许多年轻的男男女女。
竺年和尉迟兰都没多想,没有这些人,队伍中的年轻人也很多。
本来新京的人口就非常年轻,整体教育水平比大梁内陆要落后很多,压根就没什么老学究存在。
吴灲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简直走到哪里都要被人膜拜。
高深的道理在他口中变得通俗易懂,每一次对话都让人醍醐灌顶。没用多久,这位“散养”的小老头,就在新京收获了大量的拥趸。
此次出行,他身后也跟了不少年轻的追随者。
对比之下,跟随着竺年他们的年轻人,就显得不太显眼。
就连他们自诩出色的容貌,在竺年和尉迟兰两张脸的对照下,也显得和旁人没什么区别。
竺侯看出来了一点,但他不说,整天笑眯眯的。别人也不知道他的本事,看他经常跟竺年说话,就以为他是竺年的随侍。
他也不解释。
倒是竺年在第二次从他手里接过餐食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你没事干吗?抢小厮的活计?”
跟在身后拿着托盘端上一大盘饭菜的亲随没好气地抱怨:“竺侯大人非得在边上添乱。”
要知道他们这些亲随,能够真正跟在竺年和尉迟兰身边伺候的时机并不多。
想要跟随两人天南海北跑的,哪一个不是学习了各种技能,从人堆里拼出来的?
竺侯都已经当了大官了,为什么还得跟他们抢工作?
还干不好!
竺侯被抱怨了也还是一脸笑,招呼自己学学生郑锦过来一起吃饭:“哎呀,不干活哪好意思蹭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