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这里比宋婉想象中要热闹太多。

整个大泥洼都被彩旗围了起来,门口一个各色花卉组成的大大的拱门,最高处挂着三个大字——樱桃节。

许多头戴着彩色纸帽子的人正在维护秩序,带游人去停放车辆,指引道路。

花一点钱,就能得到一个篮子,可以采摘一篮子的樱桃。

虽然价钱比外面直接买会贵一点,但这价钱是连同篮子一起算的呀。篮子编得花里胡哨,可精巧。

竺年掏钱给全家人都各买了一个,还给随从们买了一些。

前些天被纱网罩住,防止被鸟雀吃掉的樱桃树,如今上面刻意留熟的果子红艳可爱。

树下的人们穿着颜色鲜艳的衣物。

宋果果骑着尉迟兰的脖子摘高处的果子,宋婉则是让竺年扶着上移动的小平台摘。

摘完了樱桃,附近就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野餐。

这个时节食物丰富,人们摆出来的餐食,一眼望去全是花花绿绿。

竺年特意烤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小蛋糕,堆叠了高高的奶油。不管好不好吃,吃着会不会腻,至少瞧着好看。

跟着宋婉一起来的戚家大厨,准备的各色点心更是精美绝伦。

这一趟不仅老人小孩儿玩得开心,尉迟兰也很开心,回去就开始画春游图。

他对这幅画很重视,平时闲暇时间又少,等画完的时候春天早就过了,冬天都已经近在眼前。

上都冬天太冷,宋婉已经带着宋果果回去京城。

至于竺年和尉迟兰,还得等过年的时候才能赶回去。

严格来说,今年比去年的事情要少,大部分事情已经上了轨道,办什么事情都顺畅很多。

只不过今年由于棉花的出现,竺年和尉迟兰非常重视。

安昌有一部分棉花的种植,但是棉花的品种并不是太好。在安昌更加西南的地方,有品种更好的棉花,但路途遥远。要是非得从那里进口棉织品,成本是一点都不比丝绸便宜。

外邦对于棉花的加工技术,明显落后于大梁。

在尉迟泰河派人去考察过后,发现人家的种植技术也几乎等同于刀耕火种,产量也得不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