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页

尉迟兰头一回见黎公公,知道就是这位把宫中的历代姜国皇帝的笔记手札留下的人:“费心了。”

竺年和尉迟兰重新成亲之后,尉迟兰被封为姜王,但这不表示剥夺了他的管家权力。

无论是王妃还是太子妃,这个家当然是他来负责的。

他看竺年已经去看那些册子了,就没凑过去看,反而找随从拿了一本名册:“原先就算了,现在得先把规矩立起来。”

黎公公双手接过名册,不意外地看到是一份宫里头所有人的。

里面有人名、年龄、籍贯,对应的职务等等各种内容。

名册之外,另外有一份各个职务对应的职责和待遇,奖惩规矩等等。

这几天,竺年他们还得祭祀天地先祖,意思是说明,这块地以后就是由他们来管了。完了之后,上都的小朝廷就开始正式运转起来。

除了每旬会整理一份大事纪要送往京城之外,小朝廷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朝廷。

京城对小朝廷并没有任何约束,联系多的反而是经商和教育方面。

竺年更是直接划拨了一部分的皇宫,作为上都大学。

此举遭到了来自小朝廷和京城的反对,但竺年颇有点一意孤行的意思:“空着还得花钱维护,给我大梁未来的栋梁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才不算浪费。”

姜国的皇宫单看面积,比大月的要小一点。但是大月皇宫有湖有山,建筑不算太多。姜国的皇宫房屋要多出不少。

竺年和尉迟兰就两个人,别说嫔妃了,身边伺候的宫人都不多,也没有子嗣。哪怕尉迟兰已经对宫人的居住环境做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把一部分靠近前朝的宫殿改建后归入六部使用,剩下的空房子还是多到不行。

空着也就算了,还得让人打扫,还得花钱维护。

竺年不用拨算盘就觉得血亏。

“一个大学,一个图书馆,再把太医院半开放出去,等过个一年,我就不信有人还敢再跟我逼逼!不自己培养人才来治国,靠着一群把自己家永远放在国家利益前面的庸人蠢货治国吗?靠一群‘只有千年的世家’来治国吗?怕不是国都没了!”竺年气得捶桌。

“咳。糕儿,注意一下用词。”尉迟兰轻声提醒,拉了竺年的手检查,结果手还是白白嫩嫩什么事情都没有,扎实的御案上多了个薄薄的像是画上去一样的拳头印。

他想到之前被竺婉掰成两半的紫檀桌子,再看看浅浅的拳头印,“功夫退步了?”

竺年一听,颇有点恼羞成怒:“没时间做早课,晚上你倒是给我时间做晚课啊!”

尉迟兰含糊地“唔”了一声。

御书房内当值的大给士就当没听到。

太子殿下虽然用词不雅,但是姜王殿下直呼太子的小名,显然也不太对。后头的涉及到人家的私事,还是当没听见的好。

在这片姜地,哪怕推行他已经习惯的成熟的政策,遭到的阻力也远超预期。

这片地方无论是叫姜,还是叫别的什么,和南面的月地,确实同文同种,早年说起来也算是一个国家。但是长期的分离,导致的隔阂体现在方方面面。

姜国的顶尖势力在连年的战事中被消除了七八成,好处是方便他安插自己的人手,坏处是当地没有能够说了算的势力,别说推行政策,就是把原有衙门的功能维持下去,都得花费许多力气。